我是一位佛法新鮮人。雖然因為周邊親友的關係,對佛法並不是完全陌生,對目前的宗教派系也略有概念,但一直沒有想要深入了解。由知道法鼓山、去過農禪寺、到參加基礎禪修和禪一、進而參加這次法鼓山的新聞寫作課,我用了二十四年。
我在六月參加了舊金山道場舉辦的「新聞寫作培訓」。教新聞寫作課的老師在課堂上問的第一個問題是:「你覺得法鼓山的宣傳做得如何?」雖然班上的前輩都舉大姆指說好,但我心裡卻覺得:其實宣傳得非常不好。不然的話,為什麼我聽過其他宗教派系,卻不知道法鼓山?等老師進一步分享後,我終於知道箇中原因了。
聖嚴法師是位慈悲而又低調的人,為善不喜爭功。這次上新聞寫作課我才知道,原來法鼓山做了很多善事,卻不會大肆宣傳強調,連文宣或新聞稿上的用字遣詞都格外的講究小心。這不僅讓我思考,時代在改變,做善事不讓人知道,到底是好,還是不好?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低調」的讓法鼓山「廣為人知」呢?
這堂課上學到許多有關法鼓山的新聞寫作相關資訊,從網友的閱讀喜好的調查、發稿時間、用字遣詞、新聞特性及範例等等,都很受用。這裡我想分享幾個讓我印象深刻的內容。
法鼓山廣宣的通則,是「在對的『時間』及『地點』,向對的『人』,『適量』的傳達『正確』的訊息。」這個概念和我從唸心理學和諮商相關的書籍裡,所得到的認知很類似。白話一點說,就是只有當對方準備好,有意願了,我們所給予的建議,他才會聽得進去。而且還不能一次說太多,不然可能會讓對方感到有壓力。這一點我很有感覺,因為我發現我身邊有不少朋友都有不同的宗教信仰,而讓我感到最少壓力的,都剛好是接觸法鼓山的朋友。
法鼓山的新聞特性強調,因為新聞是對外溝通,必須站在讀者的立場,用一般大眾能理解的文字,以平等同理的心態來寫新聞內容,這樣才能讓讀者讀起來輕鬆自在,容易接受對方想要傳達的理念和價值,由於文字是有力量的,所以要特別的小心斟酌。寫作老師特別希望我能夠記住,現在這個「對法鼓山不熟悉」的我,因為我能夠同理其他還未接觸法鼓山的人的感受,也會比較容易寫出他們能夠理解和接受的內容。
非常感謝舊金山道場開了這堂新聞寫作課,我收穫良多,尤其對聖嚴法師和法鼓山的認識,又多了一層。期許不久的未來,我能「低調」地為法鼓山「大肆宣傳」。
文:Sabrina Huang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