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uddham saranam gacchami
Dhammam saranam gacchami
Sangham saranam gacchami
印度導遊那輕柔,婉轉的梵音三皈依還縈繞在耳邊,彷彿看見了佛陀在世時, 人們充滿深情的喃喃呼喚, 那是心的呼喚, 對生命救贖的呼喚,最溫柔的呼喚。為了追尋佛陀的足跡, 走進佛陀的內心世界,北美護法會印度朝聖團七十五位團員在副住持果廣法師的帶領下,從北美十餘個地區奔赴新德里。
勒克瑙
越過飛揚的塵土,飄舞的薩麗,在汽車、三輪車的轟鳴聲,喇叭聲, 與和雅、清澈的早課唱誦中,我們的大巴駛向了祗樹給孤獨園,朝聖之旅開始了。回顧十二天的行程,像電影一樣, 每到一地的身心感受重組成佛陀的一生, 那園林、 樹木的味道, 穿過樹葉的縫隙或照在荷花塘上的陽光,厚正的紅磚, 墨色的苔痕, 溫潤的空氣,寬闊的草場,佛陀彷彿一步步走去,安定而溫和。「他真的存在過!」是很多人的感嘆。
藍毘尼
清晨走進旅店的大堂,陽光很明亮,尼泊爾的音樂正在流淌, 舒展而喜悅,彷彿看到摩耶夫人帶著喜悅的心情走近家鄉,款款而行。 沐浴著陽光,安靜的吃著早餐。 感受著幸福安詳的味道。在藍毘尼花園, 看到佛陀降生的地方被許多道不同年代的圍牆保護著,甚是隆重。巨大的浣洗池映著摩耶夫人的紀念堂和周邊的無憂樹林。 各種膚色,各種語言的大小團體絡繹不絕。有那麼多人希求佛法,敬仰佛陀嗎?在北美多年的我感覺些許異樣。
迦毗羅衛國遺址
我們特意到了尼泊爾的迦毗羅衛國遺址,佛陀出家前成長的地方。 那巨大成片的榕樹,寬闊的草地,堅實的紅磚牆基。從東門到西門,可以看出環境很優美。跟沿途看到的低矮、雜亂的木板房、泥巴屋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即使今天還是有很多人生活在那樣的環境。無法想像近三千年前,人們的生活狀況。看到了他騎馬出城的地方, 頓時無比佩服佛陀當年願意走出王宮, 走進平民的生活,甚至更艱苦的比丘生活的勇氣,只為了解決所有人的憂悲、恐懼。那是怎樣的悲心、願心與承擔之心?這不正是世界所呼喚的領袖人才的品格特質嗎?佛法對於優秀領導人才的培養是有著天然的指導意義的。
拘尸那羅

整個園子似乎有點肅穆。 我們給佛陀的臥像獻蓋了袈裟。 法師沉穩有力的領誦心經, 大家都很感動。 我們還有法!穿越那生死的河流,到達那無憂的彼岸。佛滅後,天地彷彿一片黑暗。 沒有法,生老病死, 永無出期。佛陀要走的時候還殷殷詢問弟子們,還有什麼問題趕快提出。 多麼的慈悲與耐心。 法師的開示讓我們很感動,幸好我們還有僧,還有法可聞!
阿難塔
吠舍離(又名毘舍離)是個挺重要的地方。 世尊在這裡首次接受了女眾出家。毘舍離是佛陀教授《維摩詰經》、《藥師經》的地方,也是佛陀最後的說法地。那時佛陀身體染疾,宣布了三個月內涅槃的消息。百年之後,七百名上座部長老也在此,進行了第二次經典結集,標誌了上座部與大眾部的分裂,開始了部派佛教時期。我們在這裡見到了阿難塔, 獼猴池和現今保存最完整的阿育王石柱。 我們跟著法師緩緩地繞塔,感念阿難對比丘尼僧團的貢獻,楞嚴經也因他而說。據說阿育王石柱頂端的釋迦族的象徵──石獅是朝向拘屍那羅,佛陀涅槃的地方。觀感是非常震撼的。那凝望穿越千年,日升月落,沒有時間,一片真心,一直都在。那是弟子對老師的懷念。是呀,明師難求,回顧佛法的歷史, 會發現許多說法因傳播已久而有了各種不同樣貌。 末法時期的我們如何了知佛陀的本意,找到真正的解脫之道?具相的弟子亦難尋。阿難也因後世子弟不再尊重他的話語涅槃而去。我慢,無明,我們是否有把老師的話認真實踐, 像阿難對佛陀一樣對老師恭敬,尊重呢?世人求法的心決定了佛法的承續。
靈鷲山
佛陀在此說法華經,說菩薩行處,說般若經及部分阿含經等。我們三步一拜朝上頂峰。 果廣法師在此重講了從阿含到大乘經典的要義和一脈相承的演變。 我被法師的真切用心深深的感動著。我們也許聽不到佛陀的講法,但所幸我們還有法師和法。雖然難,但我們還可以依教奉行。不僅言傳而且身教,法師也多次提到佛陀講話是梵音柔軟語。佛經上也看到弟子有疑惑時,佛陀總是以種種譬喻、清晰、縝密、精準的言辭使他們明白。最後一刻, 還等待最後一位問法的人,為他皈依,使其證道。現代人, 節奏很快,常常看到說話被人打斷,問問題被人呵斥或無視,大概沒有人喜歡不被人尊重和善待的感覺,一路上我都鄭重發願:永遠不打斷一個人講话,好好說話,盡力解釋清楚,實踐聖嚴師父的說好話,做好事的指導。學習佛陀那樣的寬厚、慈憫、平和、安忍,以身行護心行。
走訪聖地,一路上看到的是形形色色的人們對佛陀的留戀、愛戴、依賴和喜悅。也使我更加認識到佛陀四十五年赤脚行走傳法的稀有珍贵。再見了,佛陀,我們會一直實踐您的教誨,出離煩惱苦海並帶給每個相遇的人永遠喜樂的秘訣。
別了,菩提迦葉,強大的修行氣場將我深深吸引;
別了,那蘭陀大學,發掘還不到十分之一,已經超過了十五萬平方公尺, 讓人敬仰;
別了,恆河岸邊的晝夜焚燒與佈滿鮮花的幸福祈禱。
佛陀, 我終於知道, 您是真的存在過。也告訴我們,您走過的路,我們也可以。無盡感恩您!
文/三車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