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你我、破能所、斷相續—化攀緣取捨為普照

感謝果醒法師這次弘法中深入講授楞嚴禪心,法師提出「什麼是佛性?」並引用經文:「在胎為身,處世為人。在眼曰見,在耳曰聞。在鼻辨香,在口談論。在手執捉,在足運奔。」法師指出我們妄認四大(地、水、火、風)為自身,然而四大組成的身體並無感知能力,真正有感知能力的是心,即佛性。我們誤認為心藏於身內,並通過眼、耳、鼻、舌、身向外探索,形成了「我」與外境的分別,殊不知外境全部都是我,所有現象都是自心物。

法師以做夢為比喻,夢中的張三李四均是自導自演,現實中的每一刻也是自導自演。我們凡夫常愛加料,不知道一切源於自心,執著色相和語言,視其為心外的人,並於已經消失的前一念區分你我。法師提醒與人交往時要想起「一切皆是我」的觀念,都是佛性(大海)所產生的現象(波浪),佛性透過身體這一工具產生身口意的行為。每個人以不同的方式呈現佛性(心)的功能,如罵、講話、不講話、愛理不理、認同與否等。

聖嚴師父有次很兇的罵法師,法師很不高興,師父能馬上堆笑臉説「果醒啊……」,因為師父不將果醒法師視為人,而是視為自己的妄念,也就可以「演技」不受限制。罵與被罵、能擺佈與被擺佈,都是自己的妄念。所有色相都是自己的感知,無論抵抗、放鬆或忍耐,已經將眼前的色相視為心外的人。我們需要意識到「影」和「響」不是來自他人,不是人,全都是「我」。

「法起不言我起,法滅不言我滅」,法即現象、波浪,波浪消失但大海不會消失。色、受、想、行、識都是法、都是現象,不是我。現象的起伏不應與「我」聯繫。身體的現象只是佛性的一種表現,並不是「我」,所以沒有「我」在講話,只有講話的現象。覺得有「我」在講話,則是眾生的迷用。例如面對恐懼時選擇不恐懼,因為恐懼是現象,沒有「我」恐懼。將身體視為我,所以怕死,這種對身體的執著,會限制佛性的功能。實際上,身體是一個工具,不是我。我們透過身體(工具)來受報和自利利他,透過身口意的現象來除能所,就是修波羅蜜。沒有想怎麼樣、也沒有不想怎麼樣;好的不喜歡、壞的不討厭。

果醒法師提醒我們有三個詐騙集團:把人視為人,把外境視為心外之物,認為後念可以碰到前念。我們應時常謹記正確的知見,並以師父的祖師三通來激勵自己:他心通(洞察他人需求),語言三昧(例如給絕望者帶來希望),神變通(調整自己以適應他人,無我的修行)。

最後以法師常提到金剛經裡的「……我皆令入無餘涅槃而滅度之,如是滅度無量無數無邊眾生,實無眾生得滅度者。」來與各位師兄師姊共勉!

文:小熊-熊寬如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