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因緣殊勝,有機會先後參加了果慨法師帶領的《教觀綱宗》研習講座和《法華三昧懺儀》研修營。果慨法師帶領的課程很深入,然而帶領的方式卻很輕鬆。法師一開始就告訴我們,聽課的時候可以坐、可以站、可以盤腿、甚至太累可以直接躺下休息一會兒。法師舉了很多現實生活的例子,來解釋佛法的義理,形象生動,輕鬆幽默。
我在參加系列活動前知道有佛教的經義存在,知道有修行,有打坐這回事,但是我不清楚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麽關係。以前曾特意去請教過常住法師:知道佛教的義理有什麽用?對修行的實際操作,比如打坐,有什麽幫助?常住法師的回答是:義理和禪觀的實修就如同是鳥的雙翼,兩者都需要認真對待,才會有持續平衡的發展。我當時對法師的解釋似懂非懂,直到這次通過對《教觀綱宗》的學習,更深入地瞭解到修行離不開義理的指導和禪觀的修證。《教觀綱宗》的「教」就是義理,「觀」就是禪觀。
如果只有義理的指導,而沒有禪觀的修證,可能只是停留在説食數寶。如果只有禪觀的修證,沒有義理的指導,可能會對禪修的身心反應產生誤解。《教觀綱宗》和《法華三昧懺儀》研修營是通過拜《法華三昧懺》,誦讀《法華經》和禪觀來體會法華三昧。《教觀綱宗》是明代蕅益智旭大師的著作,代表了佛教義理的指導。《法華三昧懺儀》研修營代表了禪觀的實修。這次系列活動,法師清楚明白地把《教觀綱宗》的義理開示給我們聽,實際帶領我們體驗禪觀的修行法門,讓我們明瞭佛法的組織體系及實踐步驟。
果慨法師在授課時,舉例説明爲什麽要練習讓心安定,比如機械時鐘的齒輪,一個一個的齒輪之所以會精準地運作,是因爲它的軸心是不動的。如果齒輪的軸心隨意亂動,它就會和其他的部件卡住,無法精準地動作。如果我們的心是不安定的,在遇到境界的時候,就不容易作出正確合理的反應,往往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糕。反之如果通過修行,可以讓自己的心越來越安定,對周圍環境認識越來越清楚,就更有可能做出比較準確,利人利己的行爲。
感恩果慨法師為舊金山道場開設這一系列三場精彩的研修活動,開示經典大法,讓參加的學員受益無窮。最後引用法師的名言:想法變了,態度變了,才有機會改變自己的人生;心態,決定狀態!
文:晨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