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第一次參加大普請,感覺時間過得很快,內心充滿歡喜,這是我在報名參加活動時始料未及的!之前雖也有在道場出坡,但很多時候是在禪修期間禁語,所以氛圍還是不太一樣。
因剛學佛不久,幸好有法師解釋普請跟出坡兩個詞的來由,讓我更能體會其中意義。佛教漢化,由傳統的托缽乞食改成自給自足的農耕勞作生活方式,而稱為 「出坡」。 經由百丈禪師的 「一日不作, 一日不食」的例子,強調人人平等,無論年紀大小與位階高低都要參與勞動的觀念,即為 「普請」。常興法師提醒大家,聖嚴師父創辦法鼓山就是要這樣一個能夠延續「農禪家風」的道場。
一開始得知我們有三個掃區,在還沒來得及反應時,很有經驗的組長就已經非常有系統地分配,協調組員們的工作,教導我們如何使用工具,以及何時可以戴上手套,直接下手處理的應變方式等。每位組員也都無異議地高度配合,讓我們在規畫時間內很有效率地把三個戶外空間都打掃乾淨,但整個過程是很放鬆安定的,不覺得有負擔。所以非常感恩組長跟組員菩薩們,讓我體驗到團隊力量大!
在過程中,觀察到自己的起心動念:原來要自行維護一個房子需要這麼大的工程啊!因為我看到滿地的落葉、落花,這麼多,還沒掃完,風一吹,又落下更多,有掃完的時候嗎?還好當思緒飄到這裡時,有聲音出現,提醒自己要用方法,活在當下,專注在正念上,也就是現在掃地就專心掃,不要去想別的。在有限時間內,盡力做就好,能清除一片葉子是一片。也就在此時,突然理解到為什麼說掃地是掃心地──當我拉回思緒,專注在正念上,沒再往下胡思亂想時,就已經是在掃心地,練習清除我心上的妄念煩惱;這瞬間我感覺更輕鬆了!
這讓我想到法師們常說,不是道場需要我們來做義工,而是我們需要道場提供不同的境地,透過做義工來藉事鍊心;讓一直都租房子的我,第一次有機會體驗掃落葉也是在清除自己心上的污穢!感恩聖嚴師父創辦法鼓山,感恩義工菩薩們規畫組織帶領大普請的活動,阿彌陀佛!
文:林寬雲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