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四「禪坐共修」及方丈和尚關懷報導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九月二十八日於法鼓山舊金山道場為參加週四「禪坐共修」的禪眾開示。因為報名人數眾多,禪坐地點由平時的大殿移至觀音殿。三十多位禪眾與義工的位置恰好將觀音殿填滿卻不擁擠,加上初秋舒爽的溫度,使得當天共修氣氛穩定,節奏順暢。

一如往常地, 共修由八式動禪拉開序幕。聖嚴師父所創的八式動禪一方面幫助大家在上坐前放鬆身體各部位的肌肉,有效地預防或減緩腿痛等狀況的發生。另一方面,藉由專注於身體動作,察覺動作時身體重心的移動或肌肉的拉伸, 進而體驗到「身在哪裡,心在哪裡」之禪的基本功夫,可以將此經驗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它同時也算是一種收心操,為接下來的禪坐做準備。

禪堂的布置、打坐的方法、時間的長短都遵照法鼓禪風。每支香為三十分鐘,兩支香之間可以有短暫的時間放腿或上洗手間,讓新加入的學員容易適應。上坐後的「前方便」可調整身體以利打坐姿勢;下坐後的按摩可幫助身體緩緩恢復活動,避免突然開始日常動作可能導致的不適,是一套能幫助大多數人學習禪坐的方法。

方丈和尚的開示由美國時事,即費城百餘位青少年快閃搶劫商店以及北加州灣區日益惡化的治安開始,導入修行的重要性與方法。法師認為「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在專注於當下後,斷開過去與未來,也沒有現在, 然後才能生起利他的心。關於打坐的方法,法師提示大家,「默照」較「話頭」簡單安全,是法鼓山總本山以及各道場近期禪七比較常用的方法。他也用聖嚴師父教導的「直觀」方法,即 「不比較」 、「不形容 」、「不給名字」,鼓勵禪眾將之運用在打坐上。清楚知道打坐時身體的感覺,但是不去管那是舒服還是不舒服,也不給它一個舒不舒服的標籤 (名字)。法師曾將他自己數十年打坐修禪的經驗與心得寫成《止觀禪:打開心門的鑰匙》一書,學員若能閱讀並實行,應該會有豐盛的收穫。

禪修準時結束,方丈和尚除了用開示的形式布施大眾, 也贈與在場每位學員一個木尺書籤,尺度上刻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度的方法,標示著方丈和尚對禪眾的溫暖期許。

文 /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週四「禪坐共修」及方丈和尚關懷報導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