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空妙有的禪法與生死傳承」:聖嚴師父的生命傳承──2024法鼓傳燈日報導(一)

北美西岸三地道場今年的傳燈日以「真空妙有的禪法與生死傳承」為主題,舉辦兩場線上講座來紀念聖嚴師父圓寂十五週年。第一場講座由法鼓文理學院辜琮瑜老師主講,她以「真空色身妙有法身」為題,總結聖嚴師父的生命傳承。隨著因緣的生滅,師父的色身已然圓寂,但是師父留下的法寶仍與我們同在,就是這樣的妙有傳承,讓燈燈得以相續。

聖嚴師父的佛法傳承來自最初一念:想把佛法的好讓更多的人知道。師父持續一生的心願,是將艱深的佛法説與人懂,讓人可用來安頓自他、轉化自己、影響社會。師父留下的《法鼓全集》、禪修的指導、講經説法的影音等⋯⋯猶如珍貴的寶珠,幫助我們安頓身心,找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這就是辜琮瑜老師說的:「只要有人跟著師父學到法、在《法鼓全集》讀到法,練習禪修體驗改變了自己的身心,任何一句話落實在一個人身上,師父的法身就在。」

今日的線上講座有來自北美西岸三地道場及全球各地約250位信衆參加。辜琮瑜老師鼓勵大家可以從閲讀「雲端法身」——《法鼓全集》入手,從《法鼓全集》的教導,思惟如何願願相續,傳遞聖嚴師父的心燈。

文/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真空妙有的禪法與生死傳承」:聖嚴師父的生命傳承──2024法鼓傳燈日報導(一) Read More »

記菩薩戒誦戒會——悅眾維那分享

舊金山道場今年度第一場菩薩戒誦戒會在二月十七日舉行,在三寶加持下以及佛子們高聲唱誦功德迴向中,圓滿此次莊嚴殊勝的法會共修。

道場每個月會舉行一次菩薩戒誦戒會,讓已受菩薩戒的在家戒子們一起來誦戒。透過儀程進行誦戒:「禮佛、誦念戒儀、拜懺、誦念戒律、功德迴向」。目的除了謹記受戒時的初發願心,也要自我檢核身口意三業及在日常生活中是否犯戒。經由誦戒會的共修,懇切求懺悔,以護持清淨戒體。沒有受菩薩戒的人,也可以藉由參加共修了解佛戒,成就早日受戒的因緣。

誦戒會流程是依據法鼓山菩薩戒的誦戒範本儀程進行。維那的工作則是擔任領眾唱誦、舉腔、誦念戒條以及引導法會的進行。

第一次認識菩薩戒是在2013年Sunnyvale舊道場,看到洛杉磯道場舉辦北美第一屆在家菩薩戒的海報。當時自己才剛剛學佛,不清楚什麼是戒律,因此錯過了受戒的機會。直到有一次週末來道場做知客義工,當天剛好誦戒會共修需要引禮菩薩來協助信眾,於是從旁聽生變成了正修生。也因爲這樣的特殊因緣,我開始參加每個月的誦戒會共修,漸漸明白戒律的意義和目的,也學習到觀照自己的内心,時時反省,用慈悲和智慧來改變自己的生活。

從引禮義工開始,而後接觸到其他法器悅眾的工作,進而學習梵唄唱誦、執掌法器的方法和誦念戒條的内容。後來有幸得到師兄姊們的信任和鼓勵,於是擔任維那的職務。除了自己在家拜懺,每個月定期和法器悅眾做行前練習,我也會參加法鼓山其他道場的線上直播共修。一方面增加自己熟悉維那以及誦戒儀軌的流程,另一方面跟隨線上大衆一起誦戒,也是幫助自己復習戒律,精進持戒的一個好方式。直到2016年三月因緣成熟,終於如願回到台灣總本山受在家菩薩戒。

聖嚴師父在《戒律學綱要》中告訴我們:「戒律是佛子生活中唯一的防腐劑」。我們受了菩薩戒,學了戒就一定要持戒,更要常常誦戒,才能實踐菩薩的精神,成長自己,同時利益他人。

這次來參加誦戒會的信衆非常踴躍,在〈懺悔偈〉起腔後,「往昔所造諸惡業,皆由無始貪瞋癡……」,大衆以慚愧心、懺悔心、感恩心在諸佛前拜懺,自我警惕,清淨自己的身語意三業。當引導大衆一起誦念戒律條文時,每一位佛子更是大聲唱出自己的名字,以至誠的決心用戒律來規範自己,尤其是<四弘誓願>,大衆更要以堅定不移的菩薩願心持戒,利益衆生。大殿内呈現一片攝心莊嚴的氛圍,法會結束後每個人都是法喜充滿,大家共同圓滿一場懺悔發願的共修。

感恩道場給我們這個廣結善緣的機會,也鼓勵大家每個月都來參與誦戒,以戒為師,精進修持,利人利己。有這麼多同參道友一起發菩薩誓願,一同走在菩薩道上,人人都是自己的維那,透過大眾的共修力量,發起無上的菩提心,生生世世為佛種,提昇人品,建設淨土。

阿彌陀佛

文:陳演麗

記菩薩戒誦戒會——悅眾維那分享 Read More »

用傳燈感念師恩,讓人間充滿幸福

為紀念法鼓山創辦人聖嚴師父圓寂十五年,舊金山、溫哥華及洛杉磯道場聯合舉辦了兩場法鼓傳燈日講座。第一場是由法鼓文理學院副教授、推廣中心主任辜琮瑜老師主講的「聖嚴師父的生命傳承––真空色身 妙有法身」。辜老師從探索聖嚴師父宗教家的生命之道出發,條理分明地整理出師父如何結合印度佛教和漢傳佛教,為了將佛法介紹給現代社會、利益眾生,終其一生致力分享佛法給各階層的人以及佛教薪火的傳承。一百零八冊的《法鼓全集》涵蓋了「打造學佛根底」、「學佛起手式與日常」、「實踐修行漸頓解脫」、「學佛典範日日相伴」、「提昇人品建設淨土」五種不同面向與需求,幫助信眾及弟子能契理契機地進入學佛之門,踏上修行之路。

再次提醒自己,今生得遇聖嚴師父,進而得遇佛法、法鼓山和善知識是何其有幸。就如辜老師講座中所提及的例子,四年多前,遭逢生命的困境,徬徨無助的我從網路搜尋找到了《大法鼓》。一段段和生死相關的開示,讓沒有信仰的自己對佛法有了初始的認識,也幫助自己面對了一個無奈的難題。同年九月,為了參加〈大悲懺〉,我鼓起勇氣踏進陌生的舊金山道場,因緣際會地在一週後皈依,開始學佛修行。這一切,起始於師父的智慧與慈悲,針對大眾切身的需要和關心的人生課題,透過《大法鼓》深入淺出地將佛法帶入生活的各種層面,從而幫助芸芸眾生認識佛法,面對問題,消除煩惱。

進入道場之後,我進一步認識了法鼓山多元而全面的教育弘化體系,更加體會並感念聖嚴師父的願景和願心。佛法的修學是個人化的,很難做到為每一個人安立適合契機的修學,但從各種弘法活動和師父的著作,真切地感受到聖嚴師父和法鼓山為接引、幫助不同根器背景的人學佛修行的用心和努力。就算是毫無根基、五十歲才開始學佛的我,也能慢慢循序漸進地開始,一點一滴的改變。而這過程中,從各種活動、影音、書籍乃至周遭每一個人的互動與分享,都讓我覺得,緣慳一面的聖嚴師父是如此的溫暖熟悉,更是一直在身邊。

傳燈,是對聖嚴師父的感恩緬懷,對自己的提醒期許,也是對彼此的鼓勵。《華嚴經》裡有四句偈說:「譬如一燈,燃百千燈,其本一燈,無減無盡。」不論學佛修行時間的長短,我們每一個人,都能用傳燈來感念師恩,在生活中透過身體力行,將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傳遞出去,如燈火般,照亮溫暖各個角落。不用擔心自己一盞燈火的大小──加州紅木林高聳入天,其仰賴的其實是彼此堅固聯結支撐的根系。祈願大家繼續一起努力,延續師父的願心,讓人間充滿幸福。

阿彌陀佛。

文:Felicia Chi

用傳燈感念師恩,讓人間充滿幸福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