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力量的迴向是讓他人同獲修行利益」──參加「念佛共修」的體悟

記得去年年初第一次參加週二的「念佛共修」,遇見了當天的助理監香師姊,念佛結束後,她微笑著跟我介紹念佛共修相關事宜。那份和藹可親讓我感覺如沐春風,心裡非常溫暖,之後便堅持每週二都來道場共修。不料世事無常,在第三次共修的兩天後,便得知師姊往生的消息。每次相見共修時的「樂受」立刻轉為親友往生時的「苦受」,也深深地體驗到了「無常」。

剛開始幾次參加「念佛共修」時,覺得自己的氣好短,念一會停一會。但馬上又會想,如果大家都像我一樣不出聲音,那誰來念佛啊。這樣來來回回好多次,其實蠻有意思的,因為每一次的心理活動,就如同打坐腿痛時,總是會想,是放腿還是再堅持一會兒?又如同吃飯時遇到好吃的食物,是多吃一口還是不要再因為貪嘴而繼續。其實每一個念頭裡都返照出自己還有多少煩惱和執著,是不是還很放不下這個四大組成的色身?是不是還很放不下那些喜歡的人和事?是不是還執著著自己的身心感受?是不是還做不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一年過了,參加了幾十次的「念佛共修」,也參加了去年的「清明報恩佛二」,跟著道場菩薩們一起念佛、拜懺、迴向、讀《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聽常興法師的開示,心中總是充滿喜悅和感恩。共修時常常淚流滿面,可能是覺得自己有那麼多需要懺悔和改進的地方,也可能是宿世的緣分甚深,或是覺得自己的心終於找到了可以停靠的港灣 ⋯⋯。

每次讀佛經或是高僧的著作,感覺似懂非懂,但告訴自己沒有關係,先來熏習一下,之後參加共修,自己修習,回頭再來讀,就會多明白一點點。這幾日開始重讀《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一書,又有新的體會。書中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未盡力利益他人、成長自己就該慚愧」。按照聖嚴師父的教誨,我檢查自己每日的行為,看自己的心是和貪瞋癡相應?還是和佛法的慈悲與智慧相應?很多時候都會感到慚愧。

師父教導我們「懺悔之後要迴向」,而「最有力量的迴向是讓他人同獲修行利益」。希望更多人能有因緣來參加「念佛共修」和「清明報恩佛二」,只有親身體會,才能感受到共修的力量、感受到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

文:靳寬華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