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戒誦戒會心得

       心中一直感恩自己是何其幸運, 就近的舊金山道場就有菩薩們發心護持每月一次的菩薩戒誦戒會。得受菩薩戒是此生超塵出俗, 不可思議的因緣。受戒之後對鍊心的方向有更深細的體會,能突破自心相的認知局限。於無路處能獨辟蹊徑而無懼,於亂相中心懷柔,遺世獨立而心安然。更何況還有越來越多的菩薩戒子們常伴左右,可以定期的誦戒, 以拂拭習性的侵染。

       平日俗事纏身, 很容易隨習氣走。誦戒時, 隨文入觀,卻覺震撼。一條條, 一層層對照己心, 頓然清醒, 慚愧不已。是呀!日常生活中很難有時間真正檢視自己, 而誦戒會,是一段特定的時間可以面對自己,以戒為師,以戒為鏡, 通過對自己言行的衡量,突破自我的偽裝,由悔過、發願、不再犯,而真正內化。

         這是個不容易的過程。如果我們學戒, 只學會看別人的過失, 那就南轅北轍了。如果覺得自己總是最對的, 最如理如法的,就相當於沒有修行,因為這樣不會有進步。尤其看到「不自讚毀他」這一句時, 更覺得觸目驚心, 自己又何嘗不是常常覺得自是人非呢。 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根本歸因錯誤), 是說人們傾向於把自己的過失解釋成外境不可控的原因,而他人的過失則歸咎於他人的個性。如果不常常逆向思維,很難發現自己的思維定勢。

          師父有名言,以慈悲對待別人,以智慧對待自己。可是有多少人在看到他人的過失時, 會想到對方可能有什麼原因才會那樣做,從而願意傾聽;或者會反思是不是自己看錯了,聽錯了,歸因錯了而不急於批評;要能想到自己應如何能幫他那就更難了。又有多少次, 心裡冒出來的都是自己如何正確,對方如何有種種問題, 這時我們的心是犀利的, 堅定的,鬥志昂揚的。當我們看別人時不再只是看到錯誤或問題,看自己時而能看到自身的妄想或習氣,那時我們的心是柔軟的、包容的。所以學佛尤其是擅長修定的人,如果能夠心、行柔軟,那則是最難能可貴的。

         雖然誦戒會只有短短一個半小時,卻是真正修行的開始。面對自己,慚愧懺悔,發願不再造,是鍊心的過程。修行無非鍊心而已。慚愧懺悔是放下我執的開始。願發心受戒的戒子們都能夠珍惜誦戒會的難得機會, 洗心革面,速成佛道。

文:三車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