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十八日(農曆正月初九)適逢聖嚴師父圓寂十五週年紀念,果賢法師以師父的三願做為開場: 一願 求佛菩薩 成就我立人的願心。二願 求弟子們 發恆常心 ,利人利己。三願 求眾生們 精進學佛 ,解脫煩惱。更以同願萬行,勉勵大眾一心,成就幸福的人間淨土。
果賢法師分享自己的學佛與出家因緣。法師自小便有個疑團「人生的目標是什麼?」直到見到師父的著作《禪的生活》,當下心篤定了,確定聖嚴師父便是自己想尋找的師父。法師因而進入農禪寺擔任採編專職,結識了辜琮瑜老師。辜老師在一次禪七結束後,將師父的開示分享給了果賢法師。師父說:「人生的目的在於受報,生命的意義在於盡責,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師父的三句話震撼了法師,也確立了法師的人生目標。
從《法鼓全集》的九大編輯類别裡,法師點出與生死相關的書籍,而引出生死四書: 《生死不惑》、《心安病安》、《告別無憾》、《來生有福》。
果賢法師在三十歲時看到了師父的三本小冊子: 《為什麼要做佛事》、《念佛與助念》、《助念功德怎麼做》,終於解開了長期以來對死亡的疑惑。法師更推崇聖嚴師父《平安的人間》書中一文:〈生與死的尊嚴〉認為是師父談生死最重要的代表作。師父以「不怕死、不等死、不找死」教我們如何面對死亡。法師以《美好的晚年》分享師父如何在病中安定身心,在開刀房內祈求所有進開刀房的人都沒有怖畏恐懼,又祈禱這世界沒有人需要進入開刀房。法師每天都在練習死亡,學習如何無憾告別,,因此每天工作完畢,離開座位時,總會打掃整理乾淨,隨時做好無憾往生的準備。
最後法師問:「師父到哪裡了?」聆聽了果賢法師的弘講之後,我也問了自己:「師父到哪裡了? 」我從沒見過師父本尊,但《人生雜誌》與師父的書籍已陪伴我三十年。師父不曾離開過,因為隨手翻開書架上的書,其中的語句就如同師父對著我循循善誘,殷殷教誨。《108自在語》的每一句總會在我需要的時候,令我茅塞頓開,心開意解。 師父其實隨時就在身邊。
文:王淑青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