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寶 點亮心燈」──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正授三皈五戒典禮報導

十月一日是舊金山道場睽違已久的皈依大典,典禮在和煦的陽光下揭開序幕。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於全球疫情趨緩之後,再度前來關懷舊金山灣區的信眾。當日有四十三位菩薩皈依,發願成為三寶弟子。將近八十人聚集在觀音殿內,共同見證這個歡喜殊勝的時刻。

典禮開始,首先由常住常興法師說明皈依大典的儀軌,並帶領大眾練習操手、合掌、問訊、拜佛、長跪及持課誦本的正確方法。接下來是祈福法會,由監院常襄法師主法,大眾齊聲唱誦《大悲咒》、《心經》及觀音聖號,會場莊嚴祥和。方丈和尚果暉法師開示大衆,皈依就像入學註冊,代表我們願意接受和依靠佛法僧三寶,皈依的目的是讓人生有堅定的努力目標,世間財只有這一生能享用,而三寶財卻是無量生可以享用的。釋迦摩尼佛告訴我們,一切眾生皆有佛性,只要依法修行,終能成佛。

方丈和尚接著逐字逐句地帶領大眾懺悔、皈依、發願、受戒,在觀音聖號聲中,由法師為皈依者掛佛牌。方丈和尚恭喜皈依者,並期勉大家,法鼓山為觀音道場,希望大家能多參加道場活動來改變氣質,進而影響周遭的人,以利他來利己。

此次皈依的信眾,有的是佛學班的學員、有的是參加了禪修課程有所感悟、也有因為看到親人學佛後的改變而決定皈依的、更有兩位今日才皈依的師姊,兩個星期後即將到紐約象岡道場受菩薩戒。觀禮來賓中,有一位來參加媽媽皈依典禮的青年人,雖然坐在後方椅子區,卻全程在硬實的地板上跟著跪拜;另一位參加網路英文讀書會的年輕女孩,特別從澳洲搭機前來聆聽方丈和尚的開示;也有從台灣來南灣探視孩子,卻把祖孫三代都帶來觀禮的阿嬤。感動人心的故事,在今天一幕幕地上映著。

今天擔任四大護法金剛的師兄中,有三位是初次擔任的新手,在感到榮幸的同時,又備感緊張,經過數次反覆地練習後,學習到以放鬆的身心和平常心面對,法喜滿滿。

會後,新皈依的菩薩依序領取了皈依證,在大眾的祝福恭賀聲中,圓滿了這場殊勝的典禮。

文/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皈依三寶 點亮心燈」──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正授三皈五戒典禮報導 Read More »

「福慧自在──平安健康,身心自在」——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佛法講座報導

法鼓山舊金山道場二十週年慶適逢中秋佳節,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蒞臨舊金山灣區以「福慧自在——平安健康,身心自在」為主題,為道場的信眾們開示,超過一百五十位灣區各地信衆冒著綿綿細雨前來參加。

講座在道場合唱團美妙的歌聲中揭開序幕。道場特別準備了《新家,心家》的紀錄影片回顧了過去十年從Sunnyvale法鼓山舊金山分會演變為如今位於Fremont的法鼓山舊金山道場的歷程。從2015年五月三十日由前任方丈和尚果東法師主持Fremont新會所啟用暨佛像開光及皈依典禮到2016年迎來第一任監院常惺法師,一切都離不開眾人齊心發願及義工們的全力付出。過去幾年遭遇全球疫情,道場關閉。在現任監院常襄法師帶領下,全面更新視聽設備,推出一系列的線上課程,讓道場新家在更多信眾們心上安家。

如何在瞬息萬變的世界,未曾停歇的戰爭、疫疾、天災人禍中保持平安健康和身心自在?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分享了「安己和眾六字訣」:「輕、鬆、慢、細、小、分」。「輕」就是不輕人也不自輕,才可以和眾。「鬆」就是清楚放鬆,時時放鬆,才能保持身心平安自在。「慢」就是慢工出細活,才能慢中有快,細水長流。「細」就是細心體驗無常,無我無私,才能和眾,廣結善緣。「小」就是從小處著手,縮小自我,從大處著眼,發大菩提心。「分」就是彼此分享,分工合作。

方丈和尚勉勵大家要時時覺察自我,運用「安己和眾六字訣」於生活中,減少比較心,自利利他,相互成長,才會在任何時候都體會到和樂以及平安健康,身心自在帶來的幸福。

這是方丈和尚果暉法師繼2019年之後再次來到舊金山道場,剛好又逢中秋節,方丈和尚特別表示,今天的活動讓他有回家的感覺。

文 /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福慧自在──平安健康,身心自在」——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佛法講座報導 Read More »

另一種中秋團圓與關懷── 舊金山道場悅衆與方丈和尚一起素烤過中秋

中秋節是一個闔家團圓的日子,難得今年方丈和尚剛好到訪舊金山道場,道場特地在九月三十日(農曆八月十六日)安排了一個中秋悅衆素烤活動,讓道場這個心靈大家庭的核心成員—悅衆們有機會和法鼓山的大家長方丈和尚果暉法師相聚一堂,互動關懐,團聚過中秋。

悅衆們早上參加講座,下午則留下來幫忙準備素烤食材。女衆菩薩一進到大竂,便自動分三組,洗菜、切菜一組,串蔬果一組,燒烤盤、涼麵一組,輕鬆上手還笑聲不斷,效率超高。男衆菩薩這邊也是身手矯健,手套一戴,刷刷洗洗,頓時就將三個烤爐清潔完畢、準備就緒。四點一到,三位烤手準時升火。 三十分鐘後,火候已到適合燒烤的溫度。真佩服這些科技男菩薩連燒烤技術也都是一流。短短一小時內,各種鮮香燒烤、串烤一一出爐,除了一盒盒的多汁蔬食,還有烤年糕、烤玉米和烤芭蕉,香氣四溢。方丈和尚和法師們也都稱讚有加。

大家隨興在戶外的階梯上坐下或拿個小板凳圍繞著邊吃邊聊,方丈和尚也入境隨俗地加入了這種美式BBQ的行列,除了淺嚐幾口素烤,大部分時間都花在認識悅衆和關懐悅衆上。方丈和尚讚歎悅衆們平時做很多服務,非常發心,做的比一般義工還多,但是也要記得隨時照顧好自己的道心,莫忘初衷,才能護持好道場。

當太陽漸漸下山,天氣也轉涼了,飽嚐了美味素烤後,大家轉移到大殿聽聞方丈和尚開示。讚佛偈云「佛面猶如淨滿月,亦如千日放光明」,圓滿的月亮代表的是佛的慈悲與智慧,滿月時亦代表著放光明。人們習慣說月有陰晴圓缺,事實上月亮都是圓的,沒有缺陷,只因人們從不同的時候、角度去看,因此對月亮的感覺有所不同,所以我們不管身在何處都不應該被境界動搖。另外,方丈和尚也舉了「水中撈月」的譬喻,講述猴子看到月亮掉到井裡後一起撈月亮,結果都掉到井裡的故事。猴子的行爲代表愚痴,我們要學習向內看,向內收,保有本來目面,看到自己心中的月亮。向外則要學佛的智慧與光明,佛有三十二相,八十隨行好,我們要藉修福德,獲得莊嚴。

最後方丈和尚也引用虛雲大師說的「空花佛事,時時要做;水月道場,處處要建」。做「佛事」就是用佛法來幫助人,是做佛救度眾生的事;「道場」則是修行成佛之道的場合和處所。目的就是為了利益眾生,淨化人間,所以要積極去做。悅衆們聆聽完開示,領取了方丈和尚贈送的結緣品後,個個都法喜充滿,歡喜離去。

文 /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另一種中秋團圓與關懷── 舊金山道場悅衆與方丈和尚一起素烤過中秋 Read More »

週四「禪坐共修」及方丈和尚關懷報導

法鼓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九月二十八日於法鼓山舊金山道場為參加週四「禪坐共修」的禪眾開示。因為報名人數眾多,禪坐地點由平時的大殿移至觀音殿。三十多位禪眾與義工的位置恰好將觀音殿填滿卻不擁擠,加上初秋舒爽的溫度,使得當天共修氣氛穩定,節奏順暢。

一如往常地, 共修由八式動禪拉開序幕。聖嚴師父所創的八式動禪一方面幫助大家在上坐前放鬆身體各部位的肌肉,有效地預防或減緩腿痛等狀況的發生。另一方面,藉由專注於身體動作,察覺動作時身體重心的移動或肌肉的拉伸, 進而體驗到「身在哪裡,心在哪裡」之禪的基本功夫,可以將此經驗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它同時也算是一種收心操,為接下來的禪坐做準備。

禪堂的布置、打坐的方法、時間的長短都遵照法鼓禪風。每支香為三十分鐘,兩支香之間可以有短暫的時間放腿或上洗手間,讓新加入的學員容易適應。上坐後的「前方便」可調整身體以利打坐姿勢;下坐後的按摩可幫助身體緩緩恢復活動,避免突然開始日常動作可能導致的不適,是一套能幫助大多數人學習禪坐的方法。

方丈和尚的開示由美國時事,即費城百餘位青少年快閃搶劫商店以及北加州灣區日益惡化的治安開始,導入修行的重要性與方法。法師認為「無所住而生其心」是在專注於當下後,斷開過去與未來,也沒有現在, 然後才能生起利他的心。關於打坐的方法,法師提示大家,「默照」較「話頭」簡單安全,是法鼓山總本山以及各道場近期禪七比較常用的方法。他也用聖嚴師父教導的「直觀」方法,即 「不比較」 、「不形容 」、「不給名字」,鼓勵禪眾將之運用在打坐上。清楚知道打坐時身體的感覺,但是不去管那是舒服還是不舒服,也不給它一個舒不舒服的標籤 (名字)。法師曾將他自己數十年打坐修禪的經驗與心得寫成《止觀禪:打開心門的鑰匙》一書,學員若能閱讀並實行,應該會有豐盛的收穫。

禪修準時結束,方丈和尚除了用開示的形式布施大眾, 也贈與在場每位學員一個木尺書籤,尺度上刻有「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智慧」等六度的方法,標示著方丈和尚對禪眾的溫暖期許。

文 /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週四「禪坐共修」及方丈和尚關懷報導 Read More »

「如佛一樣生活 : Shasta Abbey 參學紀實與心得 」講座報導

法鼓山僧伽大學教務長常啟法師於九月三日下午在舊金山道場分享暑期在 Shasta Abbey Buddhist Monastery 參學一個月的經驗與心得。Shasta Abbey 創始人慈友禪師在英國長大,曾學習音樂並在教堂內司琴。因緣際會於1962年抵達日本,在曹洞宗孤峰智璨禪師座下學習,成為曹洞宗傳人。離開日本以後,她於1970年在北加州創建Shasta Abbey 禪修所,最多時僧尼共五十人,目前有十四人。

Shasta Abbey 屬於日本曹洞宗,僧侶打坐方式與法鼓山有所不同;但求全面覺知,卻不要入定。一支香約四十五分鐘,期間會有人不時在禪堂外敲鐘,以免入定。打坐時,如果方丈和尚進入禪堂由背後經過,該位置的人必須察覺並合掌問訊。下坐前不做出靜按摩等程序,而是非常快速地直接開始經行。雖然目前的法師年紀都很大了,然而上坐、下坐迅速地行動卻有如返老還童。

禪堂、大殿的布置,以及早晚課唱誦的內容都反映了東西文化的融合。禪堂內有一尊僧形文殊菩薩騎獅像,菩薩面容神似慈友禪師。大殿面對佛像的兩個角落蓋有二樓的包廂,置放風琴樂器等,亦可供信眾於此參與佛事。面對主尊的左手邊懸掛日本密宗的不動明王像,右手邊有一幅容貌似瑪麗亞的觀世音菩薩畫像。大殿周圍的窗戶也飾以教堂常見的彩繪玻璃。早晚課唱誦的經咒,皆由具音樂背景的慈友禪師譜曲而成。僧眾開始唱誦之前,會先用音叉對音,確保起音準確。常啟法師播放了兩段錄音以饗大眾,一段為獨唱的《心經》英文版,另一段為合唱的 “Compassion One” ,感覺與中古時期基督教僧侶唱的聖歌類似,安定而虔誠。僧團內一改東方寺院男尊女卑的傳統,比丘與比丘尼地位平等。這些創新都是慈友禪師致力於將佛教在西方生根發展時,面對挑戰而做的調整。

法師在Shasta Abbey 參學時擔任大寮典座助理的工作。所以,飲食與做事方法都隨順西方僧眾的生活習慣而有所改變。法師觀察到Shasta Abbey 寺僧們依循著打板敲鐘而立刻放下手中工作,強烈感受到禪者不執著於當下那種「當行則行, 當斷則斷」的作風。

法師詼諧幽默的敘述方式,使得觀音殿氣氛輕鬆愉快,也讓在場的八十幾位聽眾,時而哄堂大笑,時而訝異讚歎,三小時彈指般飛快流逝。

文: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如佛一樣生活 : Shasta Abbey 參學紀實與心得 」講座報導 Read More »

消解累世業障,發願迴向眾生 – 2023 慈悲三昧水懺報導

中元將近,法鼓山舊金山道場特別於2023年八月十二日、十三日,舉辦《慈悲三昧水懺》法會。兩天的法會,在來自台、港、美各地的九位法師帶領、以及五十多位義工菩薩護持中,順利圓滿。雖然週末氣溫回升,天氣炎熱,每天仍有超過百位信眾菩薩親臨道場參加,法會也開放線上直播 ,以期能讓更多信眾菩薩參與共修,共沐清涼法水,同霑法益。

法會由週五的灑淨和功德堂安位儀式揭開序幕。週六及週日兩天,從早上九點半到下午五點半,每天各誦一部《慈悲三昧水懺》,加上第二支香的佛前大供,以及最後的晚課與功德堂迴向。監香法師常統法師在法會開始前期勉大眾用一期一會的精神,珍惜把握這難得的殊勝因緣,也提醒法會過程中有很多的跪拜動作,大家要時時保持身心放鬆。

在第一天的法師開示中,主法常襄法師提醒大眾,不論是遇到病痛苦難時求神問佛,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做的種種修行功課,正確的發心很重要。如果許願、拜懺變成了和佛菩薩交換的籌碼,或是用來彰顯自己的修行高人一等,種下錯誤的因,便會導致錯誤的果。法師要大家省思迴向偈偈文:「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了解修行的正確目的,用相應的發心來修行,才能得正確的果。就如水懺經文中所提到的,我們應該生七種心,來斷除業、報、煩惱三障。雖然斷煩惱之於凡夫絕非能一蹴可及,但我們可以「把目標放遠,從近處著手」,從調伏自心煩惱開始,讓身邊的人和我們相處時都能感覺如沐春風,快樂自在。

第二天的主法常啟法師,則就七心之中的「慚愧心」作更進一步的開示。慚愧心是懺悔的第一步。法師用「選佛」與「打井」的譬喻,提醒大眾遇到挫折、障礙時,要轉逆境成覺悟的因緣,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外境。就如瑞典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徳布勞的《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一書的書名,如果我們常思「我可能錯了」乃至「一切都是我的錯」,當生活中遇到種種問題困境,就會起慚愧心而非怨天尤人,進而能用更好、更柔軟的方式來應對。

有信眾菩薩分享,雖然連續兩天下來,身體會感到疲累,但她照著常統法師的指導調適身心,在虔敬專注的拜懺中,身心反而越來越輕鬆自在。週日下午法會結束後,信眾菩薩們也都繼續留下來,同心協力地完成整理壇場的工作,並且帶著清淨法喜的心,在修行成佛的路上繼續堅定前行。

文 /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消解累世業障,發願迴向眾生 – 2023 慈悲三昧水懺報導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