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皈依三寶 點亮心燈」──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正授三皈五戒典禮報導
「皈依三寶 點亮心燈」──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正授三皈五戒典禮報導 Read More »
法鼓山僧伽大學教務長常啟法師於九月三日下午在舊金山道場分享暑期在 Shasta Abbey Buddhist Monastery 參學一個月的經驗與心得。Shasta Abbey 創始人慈友禪師在英國長大,曾學習音樂並在教堂內司琴。因緣際會於1962年抵達日本,在曹洞宗孤峰智璨禪師座下學習,成為曹洞宗傳人。離開日本以後,她於1970年在北加州創建Shasta Abbey 禪修所,最多時僧尼共五十人,目前有十四人。
Shasta Abbey 屬於日本曹洞宗,僧侶打坐方式與法鼓山有所不同;但求全面覺知,卻不要入定。一支香約四十五分鐘,期間會有人不時在禪堂外敲鐘,以免入定。打坐時,如果方丈和尚進入禪堂由背後經過,該位置的人必須察覺並合掌問訊。下坐前不做出靜按摩等程序,而是非常快速地直接開始經行。雖然目前的法師年紀都很大了,然而上坐、下坐迅速地行動卻有如返老還童。
禪堂、大殿的布置,以及早晚課唱誦的內容都反映了東西文化的融合。禪堂內有一尊僧形文殊菩薩騎獅像,菩薩面容神似慈友禪師。大殿面對佛像的兩個角落蓋有二樓的包廂,置放風琴樂器等,亦可供信眾於此參與佛事。面對主尊的左手邊懸掛日本密宗的不動明王像,右手邊有一幅容貌似瑪麗亞的觀世音菩薩畫像。大殿周圍的窗戶也飾以教堂常見的彩繪玻璃。早晚課唱誦的經咒,皆由具音樂背景的慈友禪師譜曲而成。僧眾開始唱誦之前,會先用音叉對音,確保起音準確。常啟法師播放了兩段錄音以饗大眾,一段為獨唱的《心經》英文版,另一段為合唱的 “Compassion One” ,感覺與中古時期基督教僧侶唱的聖歌類似,安定而虔誠。僧團內一改東方寺院男尊女卑的傳統,比丘與比丘尼地位平等。這些創新都是慈友禪師致力於將佛教在西方生根發展時,面對挑戰而做的調整。
法師在Shasta Abbey 參學時擔任大寮典座助理的工作。所以,飲食與做事方法都隨順西方僧眾的生活習慣而有所改變。法師觀察到Shasta Abbey 寺僧們依循著打板敲鐘而立刻放下手中工作,強烈感受到禪者不執著於當下那種「當行則行, 當斷則斷」的作風。
法師詼諧幽默的敘述方式,使得觀音殿氣氛輕鬆愉快,也讓在場的八十幾位聽眾,時而哄堂大笑,時而訝異讚歎,三小時彈指般飛快流逝。
文: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如佛一樣生活 : Shasta Abbey 參學紀實與心得 」講座報導 Read More »
中元將近,法鼓山舊金山道場特別於2023年八月十二日、十三日,舉辦《慈悲三昧水懺》法會。兩天的法會,在來自台、港、美各地的九位法師帶領、以及五十多位義工菩薩護持中,順利圓滿。雖然週末氣溫回升,天氣炎熱,每天仍有超過百位信眾菩薩親臨道場參加,法會也開放線上直播 ,以期能讓更多信眾菩薩參與共修,共沐清涼法水,同霑法益。
法會由週五的灑淨和功德堂安位儀式揭開序幕。週六及週日兩天,從早上九點半到下午五點半,每天各誦一部《慈悲三昧水懺》,加上第二支香的佛前大供,以及最後的晚課與功德堂迴向。監香法師常統法師在法會開始前期勉大眾用一期一會的精神,珍惜把握這難得的殊勝因緣,也提醒法會過程中有很多的跪拜動作,大家要時時保持身心放鬆。
在第一天的法師開示中,主法常襄法師提醒大眾,不論是遇到病痛苦難時求神問佛,或是在日常生活中做的種種修行功課,正確的發心很重要。如果許願、拜懺變成了和佛菩薩交換的籌碼,或是用來彰顯自己的修行高人一等,種下錯誤的因,便會導致錯誤的果。法師要大家省思迴向偈偈文:「願消三障諸煩惱,願得智慧真明了,普願罪障悉消除,世世常行菩薩道」——了解修行的正確目的,用相應的發心來修行,才能得正確的果。就如水懺經文中所提到的,我們應該生七種心,來斷除業、報、煩惱三障。雖然斷煩惱之於凡夫絕非能一蹴可及,但我們可以「把目標放遠,從近處著手」,從調伏自心煩惱開始,讓身邊的人和我們相處時都能感覺如沐春風,快樂自在。
第二天的主法常啟法師,則就七心之中的「慚愧心」作更進一步的開示。慚愧心是懺悔的第一步。法師用「選佛」與「打井」的譬喻,提醒大眾遇到挫折、障礙時,要轉逆境成覺悟的因緣,從自己身上找原因,而不是把責任推給外境。就如瑞典經濟學家比約恩.納提科.林徳布勞的《我可能錯了——森林智者的最後一堂人生課》一書的書名,如果我們常思「我可能錯了」乃至「一切都是我的錯」,當生活中遇到種種問題困境,就會起慚愧心而非怨天尤人,進而能用更好、更柔軟的方式來應對。
有信眾菩薩分享,雖然連續兩天下來,身體會感到疲累,但她照著常統法師的指導調適身心,在虔敬專注的拜懺中,身心反而越來越輕鬆自在。週日下午法會結束後,信眾菩薩們也都繼續留下來,同心協力地完成整理壇場的工作,並且帶著清淨法喜的心,在修行成佛的路上繼續堅定前行。
文 /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消解累世業障,發願迴向眾生 – 2023 慈悲三昧水懺報導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