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裡知多少

暮春初夏,四五月之交,大自然在春雨潤澤後,花的季節隨之而起,大大小小的花展,也接踵而至。在這一盆盆的插花作品中,這些年,我學會了甚麼?領悟了甚麼?

日本花道是源遠流長的藝術,融合了自然、禪宗哲理,和日本文化美學的精髓。學習禪修始於學習方法,從而淨化自身;學習花道亦如是,透過方法的學習,尋找原本的和諧與自然。在插花的過程中,專注花材的選擇與觀察花材的姿態後,插出最適合花材的高度及角度。插花者在表現花藝的同時,也透露其內心的寧靜與美感。

每一朵花都有它獨特的美麗,就像每位禪修者都有著不同的境界。在花道中,插花者學習欣賞花的美麗,哪怕它有些殘破而不完美,也要與之共舞。花開綻放出生命的美好,同時也漸漸走向了凋零,這即是生命的過程。體會花從含苞、綻放到枯萎,即是慢慢地品味生命中的每一刻,認識那每個當下的真實與珍貴。

插花時,我彷彿與自然融為一體,感受著萬物的生機與韻律。與禪修中的靜觀一樣,這也是我與自然對話的方式,是另一條尋找心靈寧靜的途徑。在這條道路上,我將繼續與自己對話、與自然對話、與生命對話。

文:Connie Chen

花裡知多少 Read More »

「在時光與故事之間流轉」──分享果器法師自度度人的生命歷程(二)

故事在時光中發生, 時光因故事而精彩。果器法師帶著他在法鼓山的光陰故事來到舊金山。法師娓娓道出故事裡的四個階段和期間的五份執事。 法師雖說得雲淡風輕,細膩處有著對事、對生活的認真卻不失修行者的淡然自若。

「不是最適合的人選,但自始至終,我都抱著學習的心態,去迎向所有的挑戰,猶如聖嚴師父所說的無牛駛馬。」果器法師在法鼓山的故事始於1999年的舊農禪寺,在夏日炎熱、蚊蟲繁多的鐵皮屋中,他初體驗「行者」的生活,學習將觀念轉換成出家人的思惟,在「做中學、學中做」裡修學菩薩行。

在接下來的時期,果器法師擔任過法鼓山的建設工務負責人、對外接洽者,並曾隨聖嚴師父領團至大陸朝聖。他在師父的開示和指導中學習,對自然環境的重視和對長者的尊敬,領受師父的身教言教。時至今日,法師的執事已經轉換了五份,還曾被戲稱為是「五院院長」,他謙虛地說,沒把領職的事做得很好。 然而,入眾學習、護法慈善、感恩慚愧、隨緣奉獻、從未在修行和度眾中減少過。

「生命的意義為了服務,生命的價值為了奉獻」、「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果器法師以師父的教誨作為結尾。 在這一場分享生命歷程的講座中,法師將苦事、難事說得猶如鄰家事。我試著去體會法師的經歷之餘,也學習法師對執事過程的全力以赴,對處世的隨緣。感謝法師分享他在法鼓山的故事,故事裡的精彩,即使無法完全心領神會, 但在修習佛法的道路上,我能走得更踏實,對於方向也更明確了。

文:Connie Chen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在時光與故事之間流轉」──分享果器法師自度度人的生命歷程(二) Read More »

秋分,禪味

日常能幾許, 在動靜之間, 體會自己。 參加禪一,是給忙碌的自己一天,暫停生活的腳步,緩緩思緒, 讓「我」和「自己」好好相處。這一天,正是秋分,微涼,適合禪修。

首先,法師如是開示:「參加禪修, 不是期望只有打坐。」 「禪修, 不是只有坐在蒲團上才是禪修, 禪修是體驗每個當下 。」「每個當下,包含了吃飯、走路,甚至在洗手間裡。」期勉每位學員帶著正確的觀念開始這一天的禪修。

暑假期間和之後的忙碌,把我既有的修習常規破壞殆盡,以致生活裡只剩下忙碌與疲倦。這一天,我如初學者,依著法師的指導,在蒲團上體驗著腿痛和昏沉,在齋堂裡品味著飯菜的滋味,在拉筋時感受著身體的僵硬和疼痛。感受滿滿!

浮生能幾許,在呼吸之間,明白實相。最後,法師勉勵學員「禪修的最終不只是覺察身心,還要透過禪修修得智慧和慈悲。」為這次的禪修畫上句號。參加禪一,我和自己相處的這一天,安靜卻有知有覺很有滋味。我今年的秋分有禪味!

文:Connie Chen
圖 : 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秋分,禪味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