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元文化中「求同存異」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與夏斯塔僧院梅安方丈長老尼對談
舊金山道場七月二十日舉辦一場名爲「在多元的文化環境中對佛法的追尋、傳播與實踐」的雙語對談活動。由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與北加州夏斯塔僧院(Shasta Abby Buddhist Monastery)方丈長老尼梅安法師(Master Meian Elbert)對談如何在多元文化環境中傳播佛法與推廣禪修。共有超過一百六十位中西方人士在場聆聽兩位大師對佛法的追尋與實踐。
夏斯塔僧院梅安方丈長老尼曾經到台灣總本山拜訪過,去年法鼓山僧團也曾派法師到僧院參學,因而促成了這次的佛法對談。兩位不同性別、種族、文化背景的宗教領袖,共同探討如何將佛法的慈悲與智慧分享給不同文化環境與宗教信仰者。兩位與談者都認同,在多元文化環境中,應以「求同存異」的精神,主動地與其他宗教互動。在互動中,從不同宗教認識自己的宗教,也向其他宗教學習,彼此尊重。
身爲佛教徒,面對世界上發生的各種狀況,像是疫情、戰爭,該如何自處?梅安方丈長老尼指出,人生不完美就是生命的實相,我們都從自身的痛苦中去學習,並且幫助其他人去面對生活中的痛苦。面對他人的狀況或苦難,不要妄下評斷,而是為需要的人去祈福、迴向。面對不同政治立場的人,不貼標簽,而是希望他們都能夠感受到是受歡迎和被接納的。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則是引用聖嚴師父的「四它」,教導我們面臨疫情或其他困難時,坦然接受無常,多用心於現在,少擔心於未來。有越多的人修學佛法,就可以把慈悲的力量散播出去。
在西方,有越來越多的人在學習打坐、禪修,身心也因此得到益處。我們是否可以把佛法當作一種生活方式,但不信仰佛?又爲什麼要皈依三寶呢?方丈和尚以註冊入學做比喻,皈依之後要遵守戒律,以此能夠跟三寶產生真正深度的連結,是比較安全也比較圓滿的。方丈長老尼認爲依戒律而生活,是向世界展現另一種生活方式,放下自私,向他人傳達衆生一體的慈悲觀念。
會談最後,方丈長老尼祝福大家在學佛、修練慈悲的路上越走越好。方丈和尚果暉法師感謝夏斯塔僧院以開放的心胸接受法師去參學,並讚歎僧院將佛法在地化接引西方信眾。方丈和尚以聖嚴師父的「心靈環保」墨寶及書籍致贈方丈長老尼作爲結緣禮,方丈長老尼也回贈三本英文禪修書籍。
舊金山道場是此次方丈和尚果暉法師前來北美弘法、關懷信衆的第二站。除了本次的佛法對談活動之外,也會在次日主持祈福皈依大典。
文:趙果修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在多元文化中「求同存異」 方丈和尚果暉法師與夏斯塔僧院梅安方丈長老尼對談 Read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