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學員的學習同伴──擔任初級禪訓班輔導學長的收穫

雖然學習禪修已經有好幾年了,但一直不是很精進,常常一忙起來,就疏於打坐練習,因此一直都沒有想過要做禪訓班的輔導學長,因為總怕會「誤人子弟」。但有師兄姊開解說:「你們就把自己當做學員的學伴就好了。有問題,懂的就回答;不懂的就說不會,交給授課講師。」於是在師兄姊的鼓勵下,我終於厚著臉皮做了一次禪訓班輔導學長。事後想來,幸甚之至,收穫良多!

溫故而知新

原本以為初級禪訓班涵蓋的基本內容自己都會,但兩天的密集課程下來,發現了自己還是有一些知識盲點。另外,課程中學員們的提問和講師的回答,更是給了我不少新的啟發。印象最深的一個問題是:「當我一下子必須同時處理多個狀況時,要怎麼做到清楚地知道每一個狀況?」講師的回答是:「當你的禪修功夫已深,有定的工夫,覺照力也夠強時,就可以同時清楚覺照多個狀況,而不是分別給每個狀況各百分之幾十的覺照。就像太陽照到地球上,給每個人的都是百分百,不會偏私。」真是很妙的比喻,也解答了我一直以來的疑惑。

隨順因緣 把握因緣

有幸結識了我這組的新學員,尤其在聽了他們為何報名禪訓班的故事後,感慨因緣的奇妙。一位學員的妹妹今年參加了總本山的自覺營,在自覺營結識了一位來自灣區的師姊。經由這位師姊的介紹,知道了舊金山道場和禪訓班。另外一位學員是大學時到台灣當交換生,有機會去過總本山。畢業後剛好在灣區工作,發現這兒也有法鼓山道場。還有別組的一位師姊,竟然是來自德州的,參加完禪訓班,還要趕搭飛機回去。突然覺得自己住在灣區,真是很幸運,能夠有這麼好的道場和善知識們,更要好好把握難得的因緣,一起學佛修行。

不忘初心

看著學員們認真地學習、練習及提問,還有結束後積極地報名義工和禪一,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當初的模樣。一邊替他們開心,一邊也心生慚愧,覺得自己在修行的路上,多少有些懈怠了。藉著這次做禪訓班學長的機會,激勵自己重拾初心,繼續在禪修的路上砥礪前行,永不退轉。

最後要感恩法師的關懷、組長的精心統籌、講師的精彩授課、學長學員的同修互助,以及香積義工的發心護持,共同圓滿這次收穫滿滿的初級禪訓班!

文:龔演中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做學員的學習同伴──擔任初級禪訓班輔導學長的收穫 Read More »

禪七的最後一天──記2024舊金山道場初階禪七體驗

寂靜的清晨,天還未破曉,我被一陣尿意促醒,睡眼惺忪地摸黑爬出帳篷,來到觀音殿後方的洗手間就廁。不知幾點了?禪七期間沒有時鐘可以看,練習讓心住在當下,聽打板、引磬、木魚⋯⋯來作息。我偷瞄了禪堂後方助理監香的計時器—凌晨四點。天啊!沒想到從昨夜十點打板,我一覺到天亮,比在家裡還好睡!這時才發覺三位男眾正在禪堂裡打坐。法師說,打板後不要做任何活動,但是禪堂二十四小時開放,可以打坐。他們一夜沒睡嗎?應該是想把握禪七的最後一天吧!

突然覺得禪七過得真快,腦海裡浮現白天法師的分享,曾是僧大嚴格的禪學系沒被審核進階第三年的學僧,到處打了不知多少個禪七,最後變成到各地的禪堂帶禪七。也曾是兩腿僵硬,盤起腿來翹得比肚臍高。更曾連香到放腿時輕觸一下酸痛幾十秒,下坐得花上十分鐘。如今法師身體柔軟,能伸能屈。我不禁眼淚奪眶,感受到法師如此慈悲地放下身段,將自己的糗事與我們分享,讓我們更有信心。不是每個人天生就會打坐,天天打坐也能從最笨拙的狀況變得收放自如。

然而,打坐不是練腿功。聖嚴師父教導我們,打坐不能開悟,開悟卻需要打坐長期的漸修,累積堆疊,才能水到渠成,瞬間明白更重要的是心法。平時要有慚愧心、懺悔心、感恩心,最後放下一切到無我心。真是好崇高的境界!


或許,我們都曾經因為事情做不好而感到慚愧,不小心做錯了什麼想要懺悔,得到別人的幫助很感恩⋯⋯。但如果明明是別人的錯,對不起我,為什麼我要慚愧,要懺悔,還要感恩呢?原來是因為自己沒智慧,沒有說清楚,別人因而誤解或不小心做不好,所以我應該感到慚愧,懺悔,並且感恩他讓我有機會觀照自己的心。無我才能免於人我的對立,才能身心自在沒煩惱。這真的很難,但是我要將法師的話放在心上,一點一滴地學著做 。

噠…噠…噠…,四點半的打板聲,打住我的思緒,回到當下,迅速拿起盥洗包和臉巾。動作要輕,心要慢,時時回到方法,開始今天最後一天的禪七。

文: 陳常昇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禪七的最後一天──記2024舊金山道場初階禪七體驗 Read More »

禪修其實就是體驗──記2024舊金山道場初階禪七體驗

自學生邁入打工人的行列,不再需要熬夜趕論文、也不再有徹夜狂歡的日子。生活變得自由之餘,心中卻總覺得缺少了些什麼。帶著一絲迷茫,這次來參加法鼓山舊金山道場舉辦的初階禪七,一方面希望能獲得對禪修和佛法更深的體悟,同時也盼望能為生活注入一絲新的火花。

此次禪七匯集了諸多殊勝的善法因緣,而我也深深意識到,能夠參與其中的自己是多麼地幸運。非常感謝常襄法師和常興法師的全程護持。尤其是當聽到常襄法師毫無保留地分享自己的心路歷程時,我深刻感受到法師對佛法三寶的信心、對聖嚴師父的敬意與感恩、以及對自身要在修行與培福之路上深耕的堅定決心。法師的言教與身教深深打動了我,而我也祈願自己在修行之路上能保持如此的信心與毅力。此外,也非常感謝道場內外護菩薩無微不至地照顧,為我們營造出一個沒有後顧之憂的修行環境,讓大家能全程心無旁騖地練習用方法。

這次打禪七最大的收穫是我對禪修看法的轉變,還有對慚愧、懺悔及感恩的體驗。以往覺得禪修就是盤起腿來一直「坐、坐、坐」,基本與「無聊」、「痛苦」畫上等號,但在聽聞聖嚴師父開示影片中所言:「禪修其實就是體驗:踏踏實實的將心收攝於方法之上便是修行」,才驚覺自己對禪修的了解竟是如此的淺薄。在一炷香接著一炷香的努力中,每當因為妄念紛飛而心生煩躁,想放棄之時,也會想起聖嚴師父曾言「我們修行只顧耕耘,不問收穫」,以此提醒自己重新提起方法,專注練習,不做他想。

常襄法師的鼓勵也讓我在因為遲遲用不上方法而感到灰心時備受鼓舞:如同我們學游泳之初必定會嗆水、學腳踏車之初亦會摔倒,學習用方法時,一開始也一定會遇到散亂或昏沉等各種障礙;我們無法奢求靠一個禮拜的修行徹底扭轉過去數十年養成的「心向外攀緣」的壞習慣。但只要通過不斷地練習,必定能熟能生巧。而當我漸漸放下心中各種執著和負面情緒,帶著「每一次坐上蒲團都是一個新的體驗,而體驗不分得失,亦不計好壞」的心態來練習放鬆身心、體驗呼吸時,我竟慢慢體會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感。希望我能在禪修的路上每天精進練習,不斷進步。

這一次的慚愧、懺悔禮拜也讓我意識到自己在日常生活中是多麼疏於自省和感恩。從師父的開示影片中,我了解到正所謂「我慢山高,法水不入」,修行中的種種業障其實是來自於我們浮動的高傲心、高慢心。這次的感恩禮拜讓我有很深的感觸,尤其是當聽到法師問大家:「倘若我們自己是龍天護法,是否會願意護持像我們這樣的修行人?」時,我頓感慚愧,而內心隱隱浮現的答案是:「不會,我不會想護持這樣一個疏於自省又不精進的修行者。」這次的體驗讓我下定決心從每天建立感恩日記開始,讓感恩與自省成為一種生活習慣。

此次的禪七不僅讓我得以從繁忙的工作與生活中抽身,進行了一次心靈的沉澱,也讓我在禪修的方法以及自己修行的初發心上獲得了深刻的啟發。禪期中聽聞聖嚴師父的影片開示和常襄法師的分享時,常常有種茅塞頓開的感覺。再次感恩所有促成這次禪七的善法因緣,祈望未來的我能保持正確的心態,以禪修的方法面對生活、職場中各種挑戰,並在修行的道路上不斷前行!

文:Claire Wang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禪修其實就是體驗──記2024舊金山道場初階禪七體驗 Read More »

禪悅為食──記2024舊金山道場初階禪七體驗

五月二十五日到六月一日,我參加舊金山道場初階禪七,完成了個人第一次的禪七,真是收穫滿滿且畢生難忘。 

聖嚴師父像會讀心術一樣,每次開示的内容都會針對打坐遇到的大小問題逐一解答。在這裡也要感謝兩位法師的身教和言教,讓我受益良多。

因為我自己是瑜珈老師,平時早上五點半起床,平日茹素,亦喜歡露營睡在硬地上,所以禪七期間生活起居上沒有太大的落差 。 法師說打七前如果能先調好「時差」就比較好適應,這一點我算是有做到。

其實禪七的頭兩天我都在昏沉與妄念中度過。到第三天時,把心一橫,直接雙盤坐下,這樣做的後果就是很痛!有時痛到要哭了。但這樣做有效驅趕了我所有的問題,只需要慢慢將身心放鬆,接下來就漸入佳境。禪修時學到「身在哪裡,心在哪裡」,也試過在用藥石時仍保持在打坐時的狀態,雖然只有一次,但讓我領悟到生活禪的可能性。 

最幸福的就是最後一天在同學們的見證下皈依了,感到法喜充滿。雖然未能一一做到聖嚴師父開示時的教導,但此次禪七的體驗讓我在修行路上更有信心,對佛更為虔誠和更有感應。

剛剛再重讀師父的《禪的體驗,禪的開示》,發現內容有禪七每天的開示。原來我早已讀過,但完全沒有印象!這個發現更警惕我要將學到的應用在日常生活中,否則就會像囫圇吞棗一樣,將書中内容忘得一乾二淨。 

 藉此機會再次感謝兩位法師,諸位義工和同學們!祝福大家禪悅為食。

文:林書音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禪悅為食──記2024舊金山道場初階禪七體驗 Read More »

人間有幸福──記2024舊金山道場初階禪七體驗

總護常襄法師在禪期一開始時提及禪修的幾個謬誤,例如:初階打完就要中階再高階──法師說自己初階打的次數數不清。又或是認為方法用得好,吃飯吃得少;結果有些人不敢多吃,導致打坐時很餓。法師分享以前他的師兄們有的禪七期間胃口好變胖,有的變瘦,每個人狀況不同。

法師建議把走路、喝水之類的日常生活動作慢下來,讓心不易跑掉,動作也不粗魯。對治昏沉,法師則分享打破慣性的做法:上坐先不急著用方法;記住清醒的感覺,並持續保持清醒。除了這些訣竅外,小參時,常興法師建議睜大眼睛,以及提醒自己珍惜這份福報,有好多義工在護七,何況不是每個人只要想就能參加禪七。另外,小參時法師還提到可以將腿痛當作購物中心的背景音樂,把心放在方法上。

總護法師說用方法需要巧勁,不可用力過猛,否則過於疲累便無法持續。也提到如果方法使不上力,要好好琢磨──法師自己也不斷地嘗試。法師舉自己游泳的例子:他曾長時間感覺耳朵進水,也沒有教練可以問,但持續練習後就沒有問題了。另外,用方法要綿密,因為好多悟境都不是坐在蒲團上體驗到的;沒在打坐的時間也要用方法。另一方面,法師仍鼓勵我們要多打坐,他語重心長地說,再怎麼坐,最多也就一天四小時,我們要如何翻轉業力與習氣呢?悟後起修還有三大阿僧祇劫才能成佛,而開悟可能是要花好幾輩子的事。就連佛成佛後,仍常在定中,也常打坐,我們凡夫為何不打坐?

聖嚴師父的禪七影片很有層次,每個人都受用。去年聽了一遍,今年第二遍還是聽得津津有味。影片恰到好處地針對禪眾可能會遇到的情況教導處理的方式。師父教導「觀、照、提」:用方法,清楚知道自己在使用方法,跑掉了再抓回來就好。

我在禪期中常檢查身體是否放鬆,並配合「觀照提」的方法。當方法得力時,好希望媽媽也能學會這個方法,體驗這種輕鬆。進而想到當願眾生,行住坐臥,有方有法,身心輕鬆。

數息不耐煩時,一想到師父說要很有耐心,像用扇子去捕羽毛那樣地輕巧,就慢慢安定下來。以前不懂為什麼受苦受難的是大菩薩,這次終於明白苦難是菩薩的資糧,而根本精神是永不放棄!

感謝法師分享自己的經驗,讓大家知道不需灰心,只要持續耕耘即可。從法師分享他不起退心的原因和讚歎四弘誓願如何的廣大無量,就知道他是位非常努力精進的修行人。

法師提到如果參加禪七需要很多福報,那開悟更是需要無法想像的福報。我才知道原來福報會幫助修行得力!在拜佛時,法師讓我們思考,如果我們是護法龍天,我們會護自己嗎?數息數得顛三倒四的我因而深深地慚愧,同時祈願並感恩護法龍天的慈悲。

感謝師父!感謝兩位法師、內外護和全體禪眾,每一位都是菩薩!還要感恩勞苦功高的大寮菩薩們準備營養可口的餐點!2024人間有幸福!

文:林純平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人間有幸福──記2024舊金山道場初階禪七體驗 Read More »

轉念是修行的開始——承辦浴佛法會的省思

因緣具足

隨著道場悅眾執事更替,機緣巧合 ,我有幸負責本年度浴佛法會活動的任務。2024這一年,工作壓力陡增,因此接下這一任務時,雖是誠心誠意,義無反顧,卻也誠惶誠恐,壓力山大。

在初次會議中,道場師兄姊們提供了很多寶貴經驗和實際幫助,因此隨後的協調工作,大部分事情都有很周全的範本可依循,省了非常多的時間。各組義工無私地全力配合完成,讓我非常感激。可是深入剖析自己的態度,自從接下任務後的前半期間,心裡想的,就只是去完成法師交付的使命,以及對朋友承諾的交代,還有就是做身為梵唄組義工分內的事情,只期望不要出大紕漏就好。

直到某天和好朋友聊天,聽他分享在道場的親身經驗和領悟。其實他提到的部分內容我是知曉的,甚至也參與其中。這麼多年在道場參加法會活動,在形式上也有付出義工的體力活。又或是來禪修、拜懺、誦經、上課,形式上「本人」也出席。直到聽朋友分享他的心裡話,讓我覺得好慚愧,重新開始審視自己的内心與行為,徹底地從心懺悔。我問自己:「做這些事,是自以為的負責任?或是自以為是為朋友兩肋插刀?」但事實上,內心知道自己「很被動,等上門了再說!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往良善的面向來說,就是「形式上負責任」而已。

朋友讓我好好想想,是什麼機緣今年浴佛法會協調的工作會落在自己肩上?是哪些事情還沒做好?或是根本就不該做?有哪些人沒有去了解?沒有去善待?朋友敦促我仔細去思量浴佛的意義。世上沒有偶然,都是因緣具足下的必然,一定要珍惜這因緣。 

轉念是修行的開始

這像是當頭棒喝!而我能否領悟到浴佛的意義呢?

這一場浴佛法會幸有師兄姊不斷地提醒和幫助,圓滿完成。當活動負責人,其實是收穫最多的!

記得多年前,那時道場還沒有監院法師。果慨法師來當時的舊金山分會參與並輔導悅眾會議。依稀記得法師提醒,辦活動的目的,就是不斷地學習用方法,學習與人謀和成事。領眾的團隊,是和眾的團隊。藉事顯理,依理成事。

一個項目或是流程不只一種方法可以完成。在討論或是執行的過程中,狀況經常發生。有人固執己見,有人好為人師。令人開心的是,聽到一位義工在法會結束後分享說道:「這次大夥合作很愉快,大家都敞開心胸,不堅持己見,共同成就這次法會順利圓滿。」

不求果報

在記錄這次籌辦活動的感想時,腦海中突然浮現「八正道」。聖嚴師父在《禪的世界》書裡寫道「不求果報,便只有裝進去的而沒有拿出來的,所以只有增加不會減少,這叫作無漏。」原來這正是我在找的答案,也是我想分享給大家的。

文:林演慈

轉念是修行的開始——承辦浴佛法會的省思 Read More »

花裡知多少

暮春初夏,四五月之交,大自然在春雨潤澤後,花的季節隨之而起,大大小小的花展,也接踵而至。在這一盆盆的插花作品中,這些年,我學會了甚麼?領悟了甚麼?

日本花道是源遠流長的藝術,融合了自然、禪宗哲理,和日本文化美學的精髓。學習禪修始於學習方法,從而淨化自身;學習花道亦如是,透過方法的學習,尋找原本的和諧與自然。在插花的過程中,專注花材的選擇與觀察花材的姿態後,插出最適合花材的高度及角度。插花者在表現花藝的同時,也透露其內心的寧靜與美感。

每一朵花都有它獨特的美麗,就像每位禪修者都有著不同的境界。在花道中,插花者學習欣賞花的美麗,哪怕它有些殘破而不完美,也要與之共舞。花開綻放出生命的美好,同時也漸漸走向了凋零,這即是生命的過程。體會花從含苞、綻放到枯萎,即是慢慢地品味生命中的每一刻,認識那每個當下的真實與珍貴。

插花時,我彷彿與自然融為一體,感受著萬物的生機與韻律。與禪修中的靜觀一樣,這也是我與自然對話的方式,是另一條尋找心靈寧靜的途徑。在這條道路上,我將繼續與自己對話、與自然對話、與生命對話。

文:Connie Chen

花裡知多少 Read More »

十方善緣──英文一日禪體驗

很感恩能夠與大兒子在五月到法鼓山舊金山道場參加英文一日禪的活動。踏進禪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充分展現「空」的禪修空間。台上一尊莊嚴而慈祥的佛像,讓走進禪堂的我們,瞬間就感覺法喜充滿。

活動開始,由兩位師兄姊講解並示範進出禪堂和這次活動的規則,再由一位師兄帶領我們做暖身瑜伽運動。坐下後,法師詳細地講解不同的坐禪姿式,以及最基本的數呼吸的方法。最後,法師鼓勵我們不必因為發現不能專心而失望。

坐禪聽起來很簡單,就是專注於自己的呼吸:每一輪的呼吸,呼氣時開始數,數到十後,再重數。但其實,要做到專注、完整無缺地數一圈,還真不簡單。在法師的指導下,我開始進入坐禪狀態。有無數次,我發現自己因為周圍環境或腦海裡的妄念紛飛,注意力被分散了,只好重數。如此重複不斷地練習,感謝自己還是能夠在專注時,清楚地察覺一陣清新的氣息,透過自己的鼻孔進入體內,然後再排出體外。同時,一直不太好的聽覺,在專注時彷彿可清楚地聽到周圍的各種聲音。有好幾次正因為陶醉於這些聲音,竟然忘了究竟數到哪兒了。 

讓我感覺煥然一新的體驗,是在用午餐時,法師教導我們用心去觀察吃飯時的每一個小舉動,其中包括用手端碗、坐端正、把飯菜夾起放進口裡,再將嘴裡大塊的食物經過細嚼、品嚐味道、然後吞入等等……,活了近一甲子的自己,這才發現,我還是第一次學習如何用心去吃飯。

午餐後,因為室外下雨,所以我們就在室內經行,學走路禪。法師提醒我們走路時留意觀察自己的每一個動作:抬腳、向前、放下⋯⋯看著自己腳步的一抬一放,觀察著呼吸。忽然領悟:在人生道路上,我們不也是如此,無間斷地把生活中,人、事、物提起後,再放下,才能夠繼續向前跨進嗎?

這一天的過程中,感覺最難熬的就是躺著學修禪。當我們把身體平躺在地板上,不久,我已開始感覺昏昏欲睡。很快地就聽到他人的呼吸聲,我一邊在克制自己想大笑的衝動時,也察覺到自己不僅忘了專注,而且還差點失態。

一天的禪修就在享用了義工們用心準備的點心後,圓滿結束。回家前,看見在室内中庭的牆上掛著聖嚴法師的墨寶,寫著:「十方善緣」,感覺兒子與我是何其幸福,能夠有機緣參與此次禪修,當天我倆帶著滿懷的感恩與正能量,法喜充滿地回家。

文:KLee. Phoon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十方善緣──英文一日禪體驗 Read More »

健康開心 福慧增長──記2024舊金山道場「法鼓長青班」開辦過程

舊金山道場一直以來都相當勇於嘗試各種新課程,唯獨在長青班這一領域,尚未開啓。過去的兩年裡,幾位悅眾菩薩陸續在返台時見識到台灣長青班的盛大聲勢;每一班一百五十人次以上,開班就幾乎秒殺,受歡迎的程度超乎想像。像這樣關懷年長者的身、心、靈健康,啟發年長者學習的動力,同時又有多元的課程,動靜態活動穿插,讓長者自己動手,從做中學,從互動中互相關懷的課程,非常吸引人,也是我們道場所需要的。於是我們大膽動起了「台灣能,我們也能」的念頭。從去年的暑假開始,我們細心地考量,認真地探討、規畫,得到道場監院常襄法師的認同,同時也感謝信眾教育院的監院常用法師、寅月法師及專職菩薩的信任和全力支持。終於在今年的五月七日,美洲第一班長青班在舊金山開花結果,開始第一天上課。

參加的學員,年齡層大抵落在六十到七十五歲之間,八十歲以上有少數幾位,其中退休人士和家庭主婦居多,絕大多數的信仰是佛教,三、四位則尚未有宗教信仰。由於我們這次上課只提供中文教學,所以來參加的都是會講國語(普通話)的華人,只有少數幾位是講廣東話。有趣的是雖然都是華人,但是大家來自的國家也有不同,大家因為事業、工作、探親、訪友各種不同的因緣來到舊金山灣區。老闆、工程師、老師、會計師、護士、家管等不同背景的一群人,因緣際會一起在長青班學習、分享,擦出的火花卻是意想不到的精彩。

舊金山道場第一次辦長青班,很多細節都是慢慢摸索,從頭學習。但是秉持著聖嚴師父利益眾生的信念,過程雖甘苦參半但樂遠大於苦,並且還有濃厚的成就感。其中較難掌控的應該是師資和關懷員的行程變動較大。有時計畫趕不上變化,面對無常,團隊都保持著正面的態度,做靈活彈性的調配。除了主要計畫之外,通常還有備胎計畫。

邀約師資反倒是這一次籌辦長青班最為輕鬆而且得心應手的一環。 矽谷地靈人傑,道場更是臥虎藏龍,信眾中有傑出的攝影師、有證照的插花老師、老人科醫師、建築師、音樂博士、瑜珈講師等,人才濟濟,不假外求。我們的難題不是找不到老師,反而是如何才能讓道場所有的人才都有機會跟大家分享專長。每次上完一課都覺得我們的老師好優秀,上課好精彩,同學好幸福!

開課至今,已是第四堂課,學期過了一半,我們做了一個小小的調查,希望能知道學員們的狀況和滿意度。

「多麼希望每一次課程都有經典朗讀。」「甜蜜又溫暖的關懷員和義工,看到他們的笑容就覺得特別開心!」「太棒的活動,每天都期待上課的日子。」「學到了八式動禪、插花、手機照相、英文單字和佛曲,好開心!還想要學更多知識,好好充實自己。」

看著所有學員們的真心分享、感謝和讚許,這些就是支持我們前進的最大動力。感謝監院法師、信眾教育院的法師及專職菩薩諸多輔導,我們的長青班團隊學習、收穫甚多。日後如有美、加等各道場想要開辦長青班,我們一定很樂意來分享這份珍貴的經驗。

文:Anna Liao 、李明曄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健康開心 福慧增長──記2024舊金山道場「法鼓長青班」開辦過程 Read More »

參加法鼓山舊金山道場長青班的分享

我很榮幸參加了法鼓山舊金山道場的長青班,這是一個充滿智慧與溫暖的學習環境。在此,我要特別感謝護持活動的法師、師兄和師姊。他們不遺餘力地為我們準備豐富的活動內容,從我們踏進道場開始,一切都安排得井然有序。

每個組別都設有關懷員和副關懷員,他們耐心解答問題,讓我們迅速適應了場地和活動課程。主持活動的蘇師姊活潑有趣,清楚地解釋了我們應該注意的事項。雖然是長青班,但我們像小學生一樣被照顧得無微不至,每個人都很開心地參與學習,休息時間還有美味的點心讓我們享用。

活動中,有兩堂課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堂是由常襄法師主講的,他平易近人地提點我們為什麼要學習宗教,以及學佛的意義。很期待法師的引導,讓我們更深入地了解佛法,與佛同行。

另一堂課是手機攝影教學,講師李師姊不僅展示了她精彩的攝影作品,還分享許多攝影技巧。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以後幫朋友拍照,一定能夠展現出專業水準。

活動結束後,還享用了精美的齋飯,讓我們精神飽足地回家。

我四十四年前在北投佛教文化館聖嚴師父座下皈依,並在文化館以及北投農禪寺開始了學佛的生活。雖然人生有起有落,感謝佛法教導我良好的生活態度,讓我一路平安度過,對世界充滿感激之情。

如今有機會再次回到法鼓山,倍感珍惜與感恩。相信接下來還會有更多精彩的課程,真是令人滿心期待。

文:  王果彥

參加法鼓山舊金山道場長青班的分享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