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戒誦戒會心得

       心中一直感恩自己是何其幸運, 就近的舊金山道場就有菩薩們發心護持每月一次的菩薩戒誦戒會。得受菩薩戒是此生超塵出俗, 不可思議的因緣。受戒之後對鍊心的方向有更深細的體會,能突破自心相的認知局限。於無路處能獨辟蹊徑而無懼,於亂相中心懷柔,遺世獨立而心安然。更何況還有越來越多的菩薩戒子們常伴左右,可以定期的誦戒, 以拂拭習性的侵染。

       平日俗事纏身, 很容易隨習氣走。誦戒時, 隨文入觀,卻覺震撼。一條條, 一層層對照己心, 頓然清醒, 慚愧不已。是呀!日常生活中很難有時間真正檢視自己, 而誦戒會,是一段特定的時間可以面對自己,以戒為師,以戒為鏡, 通過對自己言行的衡量,突破自我的偽裝,由悔過、發願、不再犯,而真正內化。

         這是個不容易的過程。如果我們學戒, 只學會看別人的過失, 那就南轅北轍了。如果覺得自己總是最對的, 最如理如法的,就相當於沒有修行,因為這樣不會有進步。尤其看到「不自讚毀他」這一句時, 更覺得觸目驚心, 自己又何嘗不是常常覺得自是人非呢。 心理學有一個概念叫Fundamental Attribution Error (根本歸因錯誤), 是說人們傾向於把自己的過失解釋成外境不可控的原因,而他人的過失則歸咎於他人的個性。如果不常常逆向思維,很難發現自己的思維定勢。

          師父有名言,以慈悲對待別人,以智慧對待自己。可是有多少人在看到他人的過失時, 會想到對方可能有什麼原因才會那樣做,從而願意傾聽;或者會反思是不是自己看錯了,聽錯了,歸因錯了而不急於批評;要能想到自己應如何能幫他那就更難了。又有多少次, 心裡冒出來的都是自己如何正確,對方如何有種種問題, 這時我們的心是犀利的, 堅定的,鬥志昂揚的。當我們看別人時不再只是看到錯誤或問題,看自己時而能看到自身的妄想或習氣,那時我們的心是柔軟的、包容的。所以學佛尤其是擅長修定的人,如果能夠心、行柔軟,那則是最難能可貴的。

         雖然誦戒會只有短短一個半小時,卻是真正修行的開始。面對自己,慚愧懺悔,發願不再造,是鍊心的過程。修行無非鍊心而已。慚愧懺悔是放下我執的開始。願發心受戒的戒子們都能夠珍惜誦戒會的難得機會, 洗心革面,速成佛道。

文:三車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菩薩戒誦戒會心得 Read More »

總務環保出坡停 、看 、聽

記得有義工菩薩問我在道場的眾多義工組別裡,為何會挑選大家認為最辛苦的總務組?

因緣起於2019年的福田班結束後,課程組的義工菩薩為了讓我們有持續親近道場培福種福的機會,介紹了道場不同性質的義工服務讓我們了解,然後各自報名有興趣的義工群組。其實當時起心動念是直覺哪一組最缺人手就去支援,因為不管在哪一組都是勤耕福田的機會。心中盤算著環保出坡活動最單純,因為只要打掃清潔即可,無需跟人有太多的互動,因此是我的首選。

2022下半年疫情趨緩,道場也全面開放。環保出坡固定在星期四下午舉行。道場需要出坡的每個地方,不管是廁所、殿堂、辦公室、齋堂或戶外等, 我都實際參與清潔打掃過。 當在莊嚴的觀音殿或大殿除塵拖地時,不管是吸塵還是拖地都有佛號伴隨著。發現此刻自己的內心更能安住在當下,且能不急不徐地拖地。邊掃除,心中邊默念:「我除塵我掃垢」,也順帶掃除我的煩惱垢。打掃廁所時,藉由刷洗馬桶,按下沖水鈕的一剎那,感覺到自己的煩惱也隨著水流沖走,頓時身心輕鬆不已。

道場中庭有三個矗立的流水三法印石,本以為只要有活水流動沖刷的地方就是乾淨的,不需要去刷它!直到有位資深義工菩薩說那三個大石頭也是要定期地刷洗,才不致讓苔蘚有機會布滿。這就像在修學佛法的過程中若能遇到善知識的提點,就能增多精進修正的機會。當第一次拿著刷子去刷的時候,發現石柱上真的布滿苔蘚,要很用力才能將其去除。有縫隙的地方,還得要換不同的刷子去刷。透過刷洗的過程,除了享受當下潺潺水流聲的那份寧靜,也恍然大悟––原來在日常生活中有時起了貪慾,有時起了瞋心,甚而有時愚癡心起,若不時時覺照、察覺,及時修正,不就是像石柱一樣,若不勤刷洗就布滿苔蘚。三法印石要固定刷洗以保持石柱整潔,自己的貪、瞋、癡三毒何嘗不也是需要時時有覺照力,並運用方法一點一滴消融。

打掃出坡也和禪修一樣要用方法「身在哪裡,心在哪裡」,需要調勻呼吸,安靜專注,清清楚楚當下每一個清掃的動作。打掃是一段能讓身心安定的過程,且能越掃越心生歡喜。打掃完,我的內心也變得清淨、身體也感到輕鬆。看似簡單的出坡打掃,其實也是一種藉境修心的方法。如果有信眾菩薩再問我總務組的環保出坡工作辛苦嗎?我會歡喜地分享:一點都不辛苦,且更能體會聖嚴師父在四眾佛子共勉語說的「布施的人有福 , 行善的人快樂 」。

文:彭寬慧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總務環保出坡停 、看 、聽 Read More »

法鼓長青班參學記

法鼓長青班是由法鼓山信眾教院校開發出來的課程。開辦的目的,是為高齡化的社會注入關懷與安定的力量。以心靈環保的理念,來提昇年長者的身心靈品質。從2012年開辦至今,台灣已經開超過二百個班。今年舊金山道場因緣成熟,將於五月三日開辦北美的長青第一班。

農禪寺的長青班素以精彩、活潑出名,趁著返台探親的機會,今天(4/17)很高興能夠前來觀摩學習。清晨八點十分,出了奇岩捷運站,就看到好幾位師兄姊穿著法鼓山的義工服,親切地招呼、引導學員步行的方向,或安排上交通車。走進農禪寺,先到大殿禮佛,殿前水月池裡的蓮花正盛開著,殿旁的金剛經牆則莊嚴醒世,不禁讚歎能來到這𥚃上長青班的課是多麼殊勝有福啊!

這一期的農禪長青班有一百八十多人,分成二十八組 ,另外還體貼地設了一個親友桌組,讓伴讀的菩薩也能聆聽課程。「一二三,三二一……農禪……長青……第一讚」,原來是主持人帶大家用震耳的隊呼來提醒大家上課了。首先是「八式動禪」上場,先教第七、第八式,再複習一到四式,二十分鐘的動禪保健就在大家專注運動中完成了。接著是另一個二十分鐘的「早安佛陀」時間,今天是經典《普門品》朗讀。法師簡約開示觀世音菩薩慈悲,於娑婆世界教化、利益眾生,能救眾生離水難、火難等七難,能解眾生貪、瞋、癡三毒。受苦眾生只要一心稱名,觀世音菩薩就會即時觀其音聲,令得解脫;又能示現佛身、比丘身、男女身……等各種身來攝化眾生。大家安住在法師的木魚聲中,安心唱誦,非常攝心。點心時間到了,大家喝喝茶、吃吃糕餅,有說有笑。身旁的兩位師姊是好朋友,這是他們第三次參加長青班。吳師姊說這是他們退休以來參加過最好的活動。來學新知,也來交朋友,過年過節還接引親友們親近道場,學習和快樂是他們繼續來參加的最大動力。

緊接著是「禪藝課程」。講師曹老師是社區大學教彩繪的專業老師,她帶著十九位熱心的助手來教大家「畫畫筷套」。一個素面的筷子布套,一盒壓克力顏料加上一隻水彩筆,在老師熟練的示範中,就能把薰衣草和鬱金香的優美畫上筷套,實在是賞心悅目又實用的手作。下一堂課「新知講座」主題是「璀璨心世界」,講師石老師是農禪寺義工,也是荒野保護協會、荒野親子團的團長。老師將守護環境、珍愛大地的理念介紹給大家。藉由藝術大師羅丹所言「這個世界不是缺少美, 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請大家多欣賞自然、關愛環境。隨即帶領大家到戶外草地上,尋找四月特有的花。其中「綬草」,又叫「清明草」,是世界上最小的蘭花。還有各種不知名的小雨傘(菇類)……每人至少找三種不同的花或植物,只見大家用心找尋並拍照為憑,樂在其中。不知不覺,今天的課程已到了尾聲,回到教室,營養可口的素齋已經在餐桌上等待大家了。

今天長青班的觀摩讓我眼界大開。非常讚歎在短短兩個半小時內,可以安排這麼感性兼具知性、動態和靜態穿插的課程。從所有學員臉上綻放出的笑容和喜悅,我看到了長青班啓發學習動力和關懐互動的超級力量。這真的是一個值得推廣的課程。很高興舊金山的長青班即將開班,尚未報名的您,也請您上舊金山道場的網站查看,我們熱烈歡迎您來參加!

文:Anna Liao(許瑤玲)

法鼓長青班參學記 Read More »

能做是福 ── 知客義工培訓分享

記得第一次參加實體的義工培訓已是五年前,那時我剛進道場不久,只參加過幾次禪修活動,什麼都不懂。當時週末道場活動很豐富,很缺週末知客義工。因為平時上班,週末剛好有時間,於是開啟了我接受義工培訓以及在知客室做義工的因緣。之後在疫情中參加過幾次線上培訓,這次是第二次參加實體的知客義工培訓。感恩負責培訓的師姊非常用心地設計課程,讓我在這次培訓中收穫滿滿。

儘管自2019年受訓以來已陸陸續續做了幾年的知客義工,這次培訓依然讓我學到不少新的資訊,特別是通過培訓師姊設計的「千手千眼找找看」遊戲活動。這個活動要在二十分鐘內找出四十多種物品的存放位置,讓大家從靜態的「聽看」中學,變成「動」中學,不僅增加了很多趣味性,還幫助大家在尋寶中儘快熟悉道場。培訓師姊精心設計的尋寶圖也被我存進手機圖檔中以便將來隨時查看。

這次培訓的討論分享採用了有趣的有獎問答,把知客工作中常常出現的問題歸類。在一問一答中,資深師兄姊的經驗在不知不覺中被傳承了下來,這些處理事情的方法恰好是佛法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最後培訓師姊總結了知客接引信眾的「三盡三不」準則:盡心、盡力、盡可能學習,以及不挑剔、不指正、不勸導。以親切的態度廣結善緣,讓每一位到訪的信眾有回到家的感覺。

到道場做義工不僅能讓自己快樂,也能把快樂傳給別人,這要自身投入後才能體會其中的喜樂。聖嚴師父說過:「忙人時間最多,勤勞健康最好。」期待更多菩薩發心加入義工行列,一起來親身體驗及實踐自利利他、解行並重的修行之路。

文:張演華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能做是福 ── 知客義工培訓分享 Read More »

道場相見歡——知客行政組實體培訓

     這次知客培訓是道場自疫情以來第二次舉辦的實體培訓。當天有將近三十位菩薩出席,其中有非常資深的,也有剛接觸道場的菩薩,難得的是有一位法青菩薩,也跟著父親一起來受訓。

     負責培訓的師姊非常認真地安排課程。不管是複習還是介紹新資訊,師姊都很詳細地解說。除了一般的問答時間之外,還加上了尋寶遊戲,讓知客菩薩實際了解每樣物品的放置地點;還有情境操作,讓大家做中學,學中做。兩個半小時的時間裡,笑聲不斷。 受訓菩薩們提出了許多好建議,知客組悅眾菩薩也在培訓之後馬上做調整,希望讓義工菩薩們都能做得歡喜。

     知客值班菩薩就像是來迎觀音,歡喜迎接每位參訪道場的信眾;也像是祈願觀音,聆聽信眾們的需求,並適時地提供如法的因應之道;更可以做開山觀音,歡迎信眾們一起共修,精進用功,進入無盡的佛法寶山。

     近來觀察到道場的實體活動如果提供線上參與的選項,來道場參加的人數就明顯地減少。我自己很珍惜每次能來道場的因緣,因為不知道無常什麼時候來臨;因此也希望大家多創造因緣回道場參加活動。來道場比起透過電腦參與,能讓人更攝心,更專注,還能和師兄姊們相互關懷,有百利而無一害。

     做義工,是行菩薩道最好的成長與歷練;學佛要讓自己快樂,也要讓別人快樂。藉由常興法師對菩薩們的這番鼓勵,祝福大家修福修慧,樂此不疲。

文:宋演施

道場相見歡——知客行政組實體培訓 Read More »

「修福修慧,樂此不疲」——清明佛二義工心得紀錄

「修福修慧,樂此不疲」,這是常興法師在佛二圓滿開示的最後,送給大家的八個字。

這次佛二,有許多信眾是第一次來法鼓山舊金山道場。有位信眾分享,雖然她母親學佛,但真正與佛法接觸是因為去年父親往生,因為對父親有許多不捨與遺憾,母親建議她念佛。而今年父親離開後的第一個清明節,人在海外的她,剛好得知舊金山道場有清明報恩佛二。參加佛二的這兩天,她每天都在心中告訴父親,我來念佛了,您也要一起來參加喔!

法師開示念佛法門的三資糧:信、願、行。其中「行」包括正行和助行。「正行」就是持念阿彌陀佛名號。大家來參加佛二,就是念佛法門的正行。「助行」,法師以《觀無量壽經》內容,告訴大家要修三種福業。第一是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修十善業。第二是受持三皈,具足眾戒,不犯威儀。第三是發菩提心,深信因果,讀誦大乘,勸進行者。其中「勸進行者」,就是自己在修淨土法門,也勸勉、鼓勵其他人一起來修。

有師姊分享,承擔義工執事,可以練習消融自我。活動過程我們會遇到來自不同背景、想法的義工和信眾。如何有效、順利地溝通,並且在溝通過程以及面對結果時,都不起煩惱,就是看自己的自我意識能夠消融多少,「慈悲沒有敵人,智慧不起煩惱」。

一個活動要圓滿完成,需要許多義工菩薩做事前的規畫、準備;但是盡力準備之後,仍然有許多不確定因素,讓事情可能無法依著原先的規畫走。這時就可以提醒自己,「因上努力、果上隨緣」。我們只是眾多因緣的其中之一。盡心盡力非常重要;隨順因緣,時時安住自己的心,亦是重要的練習。

常興法師之前開示,「義工是救急,不是就業」。需要義工時,我們是抱著願意學、願意做的心態承擔,而不是因為自己熟悉這份工作;對於自己駕輕就熟的工作,反而要練習把這個工作布施給其他人。法師也提醒大家思考,「擔任義工,是幫助道場,還是幫助自己修行?」

佛二每天法會最後是大迴向和跑西方,每次都覺得很殊勝、攝心。每次長跪,念誦大迴向文,「弟子眾等,現是生死凡夫,罪障深重,輪迴六道,苦不可言,今遇知識,得聞彌陀名號,本願功德,一心稱念,求願往生」,都會深深發起慚愧心。祈願自己,能夠善用今生難得的人身,「修福修慧,樂此不疲」。阿彌陀佛。

文:簡演明

「修福修慧,樂此不疲」——清明佛二義工心得紀錄 Read More »

不一樣的清明節

一年一度的清明節到了,往年如果我不能回鄉去祭拜逝去的親人,都會在自家的後院簡單的做個儀式。今年看到道場舉辦佛二活動,就報名參加來寄託對逝者的思念。法鼓山的活動總是讓我有意想不到的驚喜,通過清明念佛,我不僅悼念了逝者,也為眾生祈福,還讓自己的身心變得更輕鬆自在。

常興法師全程主持了念佛活動,一開始就教我們把身體放輕鬆,要輕輕鬆鬆的念佛。我當時感知了一下自己的身體––肩頸和腰都習慣性地緊繃著,心情也是緊張的,不知道這一天的活動自己是否可以跟下來。法師講了高聲念佛的概念,不是大聲,而是從丹田發力,要全部身心投入念誦。在我們繞佛經行的時候,法師讓我們想像自己腳下是一步一朵蓮花,讓我很驚奇又期待。法師又講今天在道場是禁語的,这是為了讓大家在嘴上不佛念的時候,心中也要時時提起「阿彌陀佛」,專心念佛,念念相續。

進入流程後,我本来想像這樣重複性的念佛可能會很無聊,但却完全沒有發生。法師、維那和大眾的唱誦帶著我完全沈浸其中,用丹田高聲念佛確實能讓我的身心統一又專注,心無旁騖,法喜充盈。尤其有一段是法器帶領著我們以非常快的節奏念佛,讓我體會到眾生想去淨土的那種急切又雀躍的心情,充滿喜悅和高昂的能量。經行時,我按照法師的提醒,觀想自己和別人的腳下都是步步生蓮,彷彿可以看到觀音殿的地上都盛開著蓮花朵朵,我們都走在淨土之上,每個人在這一刻都是菩薩,耳邊是梵音環繞。雖然我是為著我逝去的親人來的,但我強烈感受到自己融入了大眾的唱誦,我們都在為地球上所有的眾生祈福,我們小小的道場充滿了慈悲的光輝。

最後的經行是一個小快步,法師還特意給我們演示了一下那種輕輕鬆鬆跑去淨土的感覺,真是讓人歡喜的一個練習,我感覺跑過後,全身能量上升了,頭腦也格外清醒。一天拜佛、經行、午齋、晚課和大迴向,時間過得比我想得快多了。到最後我緊繃的身體在用丹田高聲念佛的作用下,反而放鬆下來,坐得更輕鬆自在。

法鼓山輕輕鬆鬆讓人心生歡喜的修行方式完全打破了我對念佛的陳舊觀念。這一場好特別的清明活動,讓我圓滿寄託哀思,更對念佛共修,,修持自己的身心有了興趣。

文:Caroline Wang

不一樣的清明節 Read More »

「舒活一日襌」初體驗

參加過半日禪,一直在猶豫要不要繼續跟進一日禪,卻又擔心自己的昏沉、散漫,無法持續一整天的襌修。經由師姊推薦,我決定試試這次的「舒活一日禪」。

活動一開始先以「八式動禪」讓大家暖身,接著法師帶領我們打坐。法師教導大家「身在哪裡,心在哪裡」,不想過去,不想未來,只注重當下,全心放鬆自己,由上而下,從頭、肩膀慢慢地掃描全身,學習不用力,完全放鬆,體驗自己呼吸的感覺。包括之後午齋時的細細咀嚼,每口飯在嘴裡的感受,都可以用心體驗。在忙碌的生活中,學習放鬆自己,藉由放鬆,來體驗接下來的活動。

下午第一個活動是頌缽體驗,大家躺在方墊上,閉上眼睛聽著師姊的頌缽演奏,各個不同的聲音震動,由遠而近、而四面八方、有震撼、有清脆。在放鬆下細細聆聽,格外洗滌心靈。接下來的托水缽,捧著裝滿水的碗,學習行走中注意呼吸,不疾不徐,跟別人交換水碗互動中學習穩定身心。在經行中,注意與前面的距離,及注意力集中於腳底,專注當下。在這些不同的活動中,學習到行住坐臥都是禪。經由上午的打坐放鬆自己,可以清楚、注意自己的五根,下午的活動讓我的五根對外在環境有比平常更敏銳的感受。

最後的茶襌先是禁語讓大家品嚐茶的溫度、味道、香氣,並聆聽師兄為大家吹奏尺八,透過悠揚懷古的音律,感受茶道的藝術。三泡後大家開始聊聊一整天的感想。師兄師姊都非常開心有機會參加了這個多元化的禪修活動,不但學習放鬆,更有新的體驗,度過了充實愉快又享受的一天。

大堂分享時,有些年輕的信眾表示是因為師兄姊的介紹而來參加這個活動,大家非常感謝此次的因緣,學習到放下焦慮,注重當下。法師也教導大家禪修就是學習由認識自我,改變自我,進而消融自我。

希望這種多元化的襌修活動,能夠接引更多年輕的信眾來道埸,把中華禪法鼓宗傳遞出去。更要感謝成就此次活動的所有義工,你們的辛苦付出及細心安排,圓滿了整個活動。

文:陶寬潔

「舒活一日襌」初體驗 Read More »

感恩佛法僧讓我與義工菩薩們同行

我非常有幸在道場辦的舒活一日禪的活動中擔任茶主人和學長為大家服務。 雖然以前每場活動都能體會到義工菩薩和法師們幕後的用心和護持以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這次活動讓我格外感動。

我體悟到自己對道場以及所有義工們深深的感恩之情;很難想像每一場活動的背後,有多少位師兄姊在為我們服務,花了多少時間準備置辦。

這次的一日禪,活動非常多樣,環節非常多;換句話說,協調難度非常高。據我了解,在活動前,負責人師姊帶著多位義工花了好幾天進行行前講座、沙盤推演以及場地佈置,活動結束之後還有復盤會議。 而活動期間,除了負責策畫協調的義工,還有在齋堂的義工、職司接待的知客、維護清潔的義工、邀請供稿的師兄姊、指導的法師,以及其他各部門的義工菩薩們,這麼多人在幕前幕後用心投入。在此呼籲更多的朋友們有機緣也多多來護持道場。


如同我之前推薦這個活動給朋友時所說的,這次活動就像一盤sampler;禪修的各種形式這裡都有,濃縮在這短短一天的活動中,還包括頌缽和樂器吹奏等表演。即使受天氣影響,負責活動的師兄姊仍有應變方案,可見內容之豐富。

感恩義工菩薩們的付出。也感恩能有機會服務大家喝茶,以此接引更多人來到道場。

感恩佛法僧、感恩道場、感恩聖嚴師父、感恩所有法師們、感恩師兄師姊們、感恩這段機緣!最後以四弘誓願供養大家: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文 : 小熊師姊

感恩佛法僧讓我與義工菩薩們同行 Read More »

一日禪,修心的感受

很感謝道場師姊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參加一日舒活禪 。在短短的一天中,有許多美好的時刻,我很享受與大家放鬆、靜語的時光。 記憶猶新的一段,是在走水缽的時候。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水缽,水比想像中的要滿,我告訴自己,水一定不能灑出來, 於是小心翼翼的行走。但外面的風很大,我越是小心,水在缽裡的波動越大。 於是我站住腳,把目光收回到自己的缽中,心裡默想,不要關心前面的人走多遠,走多快,只要關注自己。 這時,一位師姊輕輕在我耳邊說,保持呼吸。

我深吸了一口氣,慢慢吐出來。 試著放鬆手臂、大腦,甚至讓風隨意吹亂頭髮,只專心看著自己的缽中水。接下來,奇蹟出現了,水出奇的穩,而我走得卻比之前快了一些。

一瞬間,我聯想到了自己。 在面對工作的種種挑戰時,是否就像原先手中的水缽,越想抓住,越失去控制。 但若能放鬆心情,專注自己的步調,結果也許就不一樣了。

適己而活,智者之擇。

適情而居,達者之趣。

文 :  歐雪

一日禪,修心的感受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