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

最近有幸參加了果慨法師帶領的《金剛經》讀書會,之後又在週二的念佛共修,聆聽了法師開示關於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

之前對於「西方極樂世界」這個概念很模糊,大概是在說淨土吧?我認識的佛教徒,有些會把往生後的目標設在往生「西方極樂世界」,好像是一個離苦得樂的地方吧。要怎麼到「西方極樂世界」呢?因為阿彌陀佛發願度一切眾生往生西方極樂世界,所以念幾次阿彌陀佛就可以了嗎?但大家這樣不是佔阿彌陀佛的便宜了嗎?

種種似是而非的既定印象,讓人覺得「這課乍聽之下跟我沒啥關係」。但是俗話說得好,明天和死亡哪一個先來,沒人說得準。基於一個「早買早享受,晚買可能不會享折扣?」的心情和好奇心,就來聽法師上課了。

事情果然不是我想得這麼簡單:這次透過果慨法師的講解,對淨土宗的經典 ,像是《阿彌陀經》、《無量壽經》、《觀無量壽經》 有了一個概括性的了解。果慨法師提綱挈領地強調了信願行的重要性,也提點了在《阿彌陀經》中提到的善根和福德的重要性。因為剛好上了《金剛經》讀書會,所以更能理解善根是發菩提道的願心,也就是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心;福德則可以理解為《金剛經》裡的六波羅蜜。法師也提醒我們「眾生無邊誓願度」,我們可以好好地從自身開始,做到安心、安身、安家,和安業。印象最深刻的,莫過於將狹義的「淨土」定義擴大解釋,從一個單純的「往生後想去的好地方」,擴大為「其實生活的當下就可以做到淨土」這樣的概念。甚至透過《觀無量壽經》的九品往生列表,巧妙地連結到聖嚴法師希望信眾們在做到人間淨土的同時,都能設定好上品中生以上的目標。

因為果慨法師深入淺出的講解,讓初次接觸佛法的我,也能把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理解為「從己身不起煩惱,也不讓他人起煩惱」的慈悲心和智慧力。透過這樣簡單的文字,讓人一窺未曾閱讀過的經教,同時對「淨土」也有了新的理解:原來淨土不是只能當一個「期待往生後能去的好地方」,因為生活的此時此刻,人人都可以透過善根和福德,由自心的一小塊淨土,推己及人地擴展開來,成為聖嚴法師所謂的「人間淨土」。此一說法,讓人感覺我們當下的所作所為,並不是單純為了一個虛無飄渺不可知的未來,而是為了踏踏實實的現在。這樣的「淨土」解釋,不但帶給信眾耳目一新的理解,更為淨土開啟了實際可行的修行方法。透過修行,對所處的每一個當下,有了更想把握的心情。這種起心動念的積極性,不但增強了發願的強度,也深化了「淨土」在大乘佛法上的底蘊。

來上課真是太好了!慶幸自己的起步還不算太晚。

文:Komin Wang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往生西方極樂世界的方法 Read More »

行好願,發好願,有願竟成!

這是一個充滿法喜的念佛共修日子。曾經默默期盼方丈和尚果暉法師來到舊金山道場的弘法期間,能夠有機會親臨每週二的念佛共修,關懷長年護持此共修活動的悅眾、義工及參加的信眾。

行好願,發好願,有願竟成!方丈和尚在沒有事前的通知安排下,在這個週二突然親臨現場!我的願望竟然實現了。當天全體大眾聆聽開示,感受到溫馨的關懷和鼓勵。方丈和尚表示:法鼓山是慈悲觀音道埸,禪和淨,有如春蘭與秋菊之美。 

而此行,方丈和尚也帶來結合2018至2023年在不同場合所做的開示「平安最幸福」一書,與大眾結緣,並鼓勵我們細讀,將佛法運用並融入在日常生活中。

榮董會黃楚琪會長也特別飛行大半地球,遠從台灣來護持方丈和尚此次弘法之行,並分享了自己超越時空的護法歷程。「一個人的心量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在這位善友的行儀中,我是真實見識到了。 

念佛的凝聚力真是不可思議!當天參加信眾,超乎平常,座無虛席。大眾在莊嚴肅穆的氛圍下,齊心念佛。方丈和尚讚歎悅眾義工們長期不間斷地引眾共修,也特別感恩兩位法師默默護持及領導,並讚歎一句佛號念到底的念佛法門。

這些年來,常住法師從未間斷地指導我們,全體悅眾也在台前幕後不斷地自我精進,注意每個共修細節,努力練習,還有更多此活動的助行,香積、知客接待義工們的支援等等,共同來成就這每週一次自利利他的共修活動。每位義工本著菩提心,勸進行者,難行能行,難忍能忍。

我也再次地祈願舊金山道場的《三時繫念》共修法會因緣能夠早日成熟。除了非常珍惜今日殊勝念佛的緣聚,我也會繼續開心地念佛,持續不斷地在這個法門課題上——老實念佛!

願以此功德,莊嚴佛淨土,

上報四重恩,下濟三塗苦。 

若有見聞者,悉發菩提心,

盡此一報身,同生極樂國。 

南無阿彌陀佛

文:洪禎祥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行好願,發好願,有願竟成! Read More »

「最有力量的迴向是讓他人同獲修行利益」──參加「念佛共修」的體悟

記得去年年初第一次參加週二的「念佛共修」,遇見了當天的助理監香師姊,念佛結束後,她微笑著跟我介紹念佛共修相關事宜。那份和藹可親讓我感覺如沐春風,心裡非常溫暖,之後便堅持每週二都來道場共修。不料世事無常,在第三次共修的兩天後,便得知師姊往生的消息。每次相見共修時的「樂受」立刻轉為親友往生時的「苦受」,也深深地體驗到了「無常」。

剛開始幾次參加「念佛共修」時,覺得自己的氣好短,念一會停一會。但馬上又會想,如果大家都像我一樣不出聲音,那誰來念佛啊。這樣來來回回好多次,其實蠻有意思的,因為每一次的心理活動,就如同打坐腿痛時,總是會想,是放腿還是再堅持一會兒?又如同吃飯時遇到好吃的食物,是多吃一口還是不要再因為貪嘴而繼續。其實每一個念頭裡都返照出自己還有多少煩惱和執著,是不是還很放不下這個四大組成的色身?是不是還很放不下那些喜歡的人和事?是不是還執著著自己的身心感受?是不是還做不到「都攝六根,淨念相繼」?

一年過了,參加了幾十次的「念佛共修」,也參加了去年的「清明報恩佛二」,跟著道場菩薩們一起念佛、拜懺、迴向、讀《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聽常興法師的開示,心中總是充滿喜悅和感恩。共修時常常淚流滿面,可能是覺得自己有那麼多需要懺悔和改進的地方,也可能是宿世的緣分甚深,或是覺得自己的心終於找到了可以停靠的港灣 ⋯⋯。

每次讀佛經或是高僧的著作,感覺似懂非懂,但告訴自己沒有關係,先來熏習一下,之後參加共修,自己修習,回頭再來讀,就會多明白一點點。這幾日開始重讀《聖嚴法師教淨土法門》一書,又有新的體會。書中的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未盡力利益他人、成長自己就該慚愧」。按照聖嚴師父的教誨,我檢查自己每日的行為,看自己的心是和貪瞋癡相應?還是和佛法的慈悲與智慧相應?很多時候都會感到慚愧。

師父教導我們「懺悔之後要迴向」,而「最有力量的迴向是讓他人同獲修行利益」。希望更多人能有因緣來參加「念佛共修」和「清明報恩佛二」,只有親身體會,才能感受到共修的力量、感受到諸佛菩薩的慈悲願力。

文:靳寬華

「最有力量的迴向是讓他人同獲修行利益」──參加「念佛共修」的體悟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