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慨法師北加弘法 帶領《金剛經》等三場經典研討活動

七月下旬,闊別十年的果慨法師來到了北加州,此行將在舊金山道場停留一個月,為灣區信眾舉行三場與經典有關的活動,分別是《金剛經》讀書會、《教觀綱宗》講座及《法華懺儀》研修營。第一場《金剛經》讀書會於七月二十四日揭開序幕,果慨法師在課上開宗明義表示:般若「以行為宗」,透過讀誦、受持、解義等修行方法,將相應的經文,即使一句一偈也好,運用在日常生活中,就能幫助斷除我們的煩惱。

這場讀書會是透過兩天的實體上課和五天的線上視訊會議,硏究與討論印順長老《般若經講記》當中的《金剛般若波羅蜜經講記》部分。在上課和討論之前,以打坐和誦讀《金剛經》來收攝身心,做到印光大師說的「念從心起,聲從口出,音從耳入。 行住坐臥,均如是念,如是聽」。第一次實體上課,由果慨法師主持,介紹經題及「二道五菩提」來説明《金剛經》的結構和義理。法師鼓勵大家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以降伏自己的煩惱心和用「無住生心」的方法,成就菩提果。五次的線上聚會將參加的同學們分成五組,研究和討論經文的內容。最後一次的實體聚會將由各組以「演戲」的方式,將《金剛經》中相應的經文以表演方式呈現出來。

第一次的實體課中,有一位住在San Luis Obispo 的曾師姊,特別麻煩兒子請假,一早開了三個多小時車程來參加讀書會。師姊分享說:「自從2022年參加了道場的《金剛經生活》讀書會之後,就非常喜歡《金剛經》。這次有果慨法師帶領,我又是法師的粉絲,當然要來參加。」

法師提醒上課的同學們,要把「緣起性空」的觀念深深地植入腦海裡,成為我們的DNA;把無常當成正常,用緣起觀面對無常事。當大環境隨因緣而改變時,我們個人也要跟著改變,不住在過去,才不會起煩惱。更要發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心,透過菩薩戒的修行,做到「諸惡莫作,眾善奉行」的菩薩行。

文:王琡珺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果慨法師北加弘法 帶領《金剛經》等三場經典研討活動 Read More »

義理的指導與禪觀的實修──參加果慨法師系列講座的收穫

這次因緣殊勝,有機會先後參加了果慨法師帶領的《教觀綱宗》研習講座和《法華三昧懺儀》研修營。果慨法師帶領的課程很深入,然而帶領的方式卻很輕鬆。法師一開始就告訴我們,聽課的時候可以坐、可以站、可以盤腿、甚至太累可以直接躺下休息一會兒。法師舉了很多現實生活的例子,來解釋佛法的義理,形象生動,輕鬆幽默。

我在參加系列活動前知道有佛教的經義存在,知道有修行,有打坐這回事,但是我不清楚這兩者之間到底有什麽關係。以前曾特意去請教過常住法師:知道佛教的義理有什麽用?對修行的實際操作,比如打坐,有什麽幫助?常住法師的回答是:義理和禪觀的實修就如同是鳥的雙翼,兩者都需要認真對待,才會有持續平衡的發展。我當時對法師的解釋似懂非懂,直到這次通過對《教觀綱宗》的學習,更深入地瞭解到修行離不開義理的指導和禪觀的修證。《教觀綱宗》的「教」就是義理,「觀」就是禪觀。

如果只有義理的指導,而沒有禪觀的修證,可能只是停留在説食數寶。如果只有禪觀的修證,沒有義理的指導,可能會對禪修的身心反應產生誤解。《教觀綱宗》和《法華三昧懺儀》研修營是通過拜《法華三昧懺》,誦讀《法華經》和禪觀來體會法華三昧。《教觀綱宗》是明代蕅益智旭大師的著作,代表了佛教義理的指導。《法華三昧懺儀》研修營代表了禪觀的實修。這次系列活動,法師清楚明白地把《教觀綱宗》的義理開示給我們聽,實際帶領我們體驗禪觀的修行法門,讓我們明瞭佛法的組織體系及實踐步驟。

果慨法師在授課時,舉例説明爲什麽要練習讓心安定,比如機械時鐘的齒輪,一個一個的齒輪之所以會精準地運作,是因爲它的軸心是不動的。如果齒輪的軸心隨意亂動,它就會和其他的部件卡住,無法精準地動作。如果我們的心是不安定的,在遇到境界的時候,就不容易作出正確合理的反應,往往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糕。反之如果通過修行,可以讓自己的心越來越安定,對周圍環境認識越來越清楚,就更有可能做出比較準確,利人利己的行爲。

感恩果慨法師為舊金山道場開設這一系列三場精彩的研修活動,開示經典大法,讓參加的學員受益無窮。最後引用法師的名言:想法變了,態度變了,才有機會改變自己的人生;心態,決定狀態!
文:晨曉

義理的指導與禪觀的實修──參加果慨法師系列講座的收穫 Read More »

歡喜共學《教觀綱宗》 清楚學佛修行地圖

今年七到八月,舊金山道埸舉辦了一系列果慨法師的弘法活動,包括《金剛經》讀書會、《教觀綱宗》研習講座、以及《法華三昧懺儀》研修營。

從7/27開始, 連續三個週末有果慨法師帶領的實體共六天的《教觀綱宗》研習講座,有近六十位學員報名參加。在首日課程開始前,監院常襄法師鼓勵大家把握難得的因緣,努力學習。果慨法師提及聖嚴師父晚年拖著病體勉力撰寫《天台心鑰-教觀綱宗貫註》一書,就是希望能幫助、帶動更多的人學習《教觀綱宗》,能對佛法有更全面性的認識,修行更有次第,進而促進漢傳禪佛教的發揚光大。

第一、二天的課程,在法師精闢的講授以及學員熱烈的參與中圓滿。法師的解説精彩生動,巧妙地將深宏的經教內容融入生活中的實例;而整個課程的設計也是多元化且生動活潑。在誦經、討論和報告分享的過程中,不僅提升了學員的參與感,也幫助理解和學習。

在分別深入藏、通、別、圓四教之前,法師先講解了「四教總説」,並提綱挈領的點出四教的方法要融通互用。我們應學習圓教的態度(稱性,稱本具的佛性),別教的行願(廣發菩提心不退),通教的知見(一切幻有),和藏教的方法(五停心、四念處等)。法師也殷切提醒,「法無定法,但隨心轉」,所有的法和教理,都是契機,最重要的是觀念和知見。學佛修行,一定要清楚自己的立足點,和未來修行的方向因為「這是一場馬拉松」。法師更鼓勵大家,除了做義工也要多上課,並且可以透過組織讀書會共同研習。

有學員課後分享,非常感恩法師的講解,讓課前覺得艱澀難懂的原文內容變得淸楚明白,讓人有豁然開朗的感覺。也有學員表示開始上課後更能體會法師安排前行功課的用心,讓大家不知不覺中對原文內容由生轉熟。上完兩整天的課程,大家卻不覺得疲累,懷著滿滿法喜,更期待接下來的課程!

文:Felicia Chi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歡喜共學《教觀綱宗》 清楚學佛修行地圖 Read More »

祈願心不退轉,終能同證菩提

上完果慨法師帶領的《教觀綱宗》研習課程,感恩之餘,有重新站在跑道起點,再次踏上學佛之路的感覺。

問自己:站的跑道是什麼顏色?終點是什麼呢?

圖片引用自果慨法師《教觀綱宗》課程講義

所謂不同顏色的跑道,是一張在六天的課程中,好幾次被提及、回放的圖表。粉紅色標示的人天,黃色的二乘,和藍色的菩薩道。法師用這張圖表和討論的問題,提醒我們看到自己的立基點,包括日常生活中,不經意的起心動念。進而幫助我們省思,學佛修行,究竟是為什麼?是為了現世來生的福報?出世解脫?還是廣度眾生?法師殷重叮囑我們一定要有清楚的覺照和正確的知見,因為這對接下來的學佛路影響深遠。

在最後一天的課程裏,法師講述了天台的「一念三千」。「三千」,是每一法界具足十法界,再乘上十如是、三世間而得出的。「一念三千」,是指我們的一念其實具足了一切諸法。所以在日常生活中,當瞋恚心生起時就是地獄;貪欲心生起就是餓鬼;愚痴心生起就是畜生;我慢心生起就是修羅;倫理道德的心生起就是人道;而與禪定、四聖諦、十二因緣、成就眾生乃至真如法界相應的心生起便是天道、聲聞、緣覺、菩蕯和佛法界。當遇緣觸事,當下生起的一念,便已三千諸法同時具足。然而,往往自己連一言一行背後的動機意圖都未必完全淸楚,遑論剎那間變化的心念。

如實知,還需要誠實和勇敢。菩薩行,更需要信心和毅力。四年多前剛開始學佛時,我覺得菩薩行願離我好遠,遙不可及。而今,我在人天道上,努力向中間的菩薩道靠近,每天一點一點地練習與佛菩薩的心相應。當路程與時間的長短慢慢不具意義,祈願心不退轉,終能同證菩提。

戚演毅合十

祈願心不退轉,終能同證菩提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