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級禪訓班與禪一活動回顧

感恩學長邀請我敘述此次禪修的心得。秉持著「直心是道場」的心態,我很高興與大家分享此次學習的過程與感悟。於此同時,需要跟大家請教學習之處甚多,盼望大家能夠不吝指教與建議。

因緣和合之下,我有幸參加了法鼓山九月的初級禪訓班與禪一。過去也曾參加過佛七和禪七,但那時尚未完全放鬆,亦未在系統化的指引下練習,因此效果並不明顯。尤其是以往的禪修每次打坐長達三十、四十五甚至九十分鐘,因此有時難免腿疼難忍,身體僵硬不適,反而會有退縮或是放棄的想法。

法鼓山的初級禪修班對於剛開始學習禪修打坐的初學者是極為用心且循序漸進的,能為之

後的禪一、禪三、禪七或更長的禪期打下堅實的基礎。我很感恩法鼓山巧思設計的禪修課程,特別是其解行並重的理念,既教導我們禪修的基本方法,也包含常見問題的應對。

這次授課的講師平易近人,除了耐心地教導大家之外,還特別強調每天完成禪坐日誌,記錄自己的禪坐時間與狀況,以敦促自己堅持與改進。此外,課程開始和結束之前都有分組討論環節,提供了一個交流學習心得與經驗的機會。 

法鼓山獨特的八式動禪和禪修心法能讓打坐者自然放鬆身體、減少壓力。不僅在禪坐時得益,也幫助我們在日常生活的行住坐臥中都能盡量做到「身在哪裡,心在哪裡」,養成時時自覺、念念自知的習慣。

初級禪訓班之後的禪一過程中,我進一步學習了完全禁語的修行。密集的打坐加上戶外經行,以及與動禪、瑜伽的結合,讓身體能夠得到充分的伸展與放鬆。午齋後的出坡勞動,更培養了大家的參與感和責任心。

此次禪修課程圓滿結束,內心充滿感恩。特別要感謝常興法師的慈悲教導與悉心開示,同時也感恩領眾學長、瑜伽老師、禪堂內外的護法、廚房義工、以及和藹可親的知客義工們全程護持。大家的無私奉獻與禪眾的全心參與,使得此次禪一圓滿順利,受益匪淺。

文:涂光興

圖:陳虹彣

初級禪訓班與禪一活動回顧 Read More »

回到當下的修行

自從六月參加初級禪訓班後,一直期待著一日禪的到來。終於等到這一天,剛進道場,就感受到與初級禪訓班的不同,禪堂莊重且安靜的氛圍,讓我心情也隨之沉靜下來。

監香法師一開始便強調,這一天我們要禁語,並且避免眼神交流,目的是讓我們專注於內在的修行,少受外界干擾。透過法師幽默而細心的講解,原本緊張的氣氛慢慢變得輕鬆起來,讓大家更容易進入修行狀態。

整天的活動內容豐富,包括八式動禪、打坐、立禪和經行等多種修行方式。每個環節都旨在引導我們身心合一,專注當下的呼吸和感受。法師不斷提醒我們要做到「清清楚楚」、「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時刻保持對當下的專注。

然而,對於修行尚淺的我來說,戶外經行時總是忍不住被周圍的自然景色吸引。走著走著,我突然發現「哇,這家居然種了南瓜!」或者「這裡的天堂鳥花開得真好!」內心對美景充滿驚歎。每當這樣的念頭浮現,我便想起法師的叮囑——要保持覺察,專注於腳與地面的接觸,並注意與前方人的距離,於是我再次回到當下的修行。
令人意外的是,法師還提到,打瞌睡也沒關係,但要知道「這支香是小昏沈,另一支是大昏沈」。這話聽起來很玄妙,我只好想像,一邊打瞌睡還能數息,大概就是小昏沈吧!

這一天的修行讓我再次深刻體會到,無論是靜坐、行走、吃飯、甚至是「度估(打瞌睡)」,能專注當下的每一個瞬間才是修行的核心。特別感謝初級禪訓班帶領的學長,在群組發起的二十一天打坐打卡活動,這樣的共修讓我逐漸養成了打坐的習慣,並與組員們分享心得,這段修行旅程真是非常寶貴。

文:Celeste Liang

圖:Shu Wang

回到當下的修行 Read More »

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曾經聽說在末法時代,能聽聞佛法,難度就好比在須彌山上,有人拋下一條很細的繡花線,而我正好在山下拿著一支針,不僅順利地接到了繡花線,而且線還能從針孔中穿過一樣地困難。

因為爸爸是虔誠的佛教徒,所以從小就有緣接觸到佛法。但由於爸爸主要修藏傳密宗,很多經文我都聽不懂。而爸爸三年前在香港突然離世後,平時的我,就只是在念心經和六字大明咒。

今年六月,我和先生第一次參加法鼓山舊金山道場舉辦的密集初級禪訓班,開始接觸到漢傳佛教。聖嚴法師把艱澀難懂的佛法,深入淺出,連智慧不多的凡夫如我,也慢慢理解到一些佛經的含義。

我和先生剛結婚時,他是沒有宗教信仰的。作為一個理科男,事事講求科學實證,我以為他這輩子大概不會信任何宗教了吧。怎料到他在參加禪訓班後,有一天主動跟我說他已報名參加皈依。當時的我聽到後很感動,因為夫妻之間有共同的信仰,對彼此的關係和相處都很有幫助,可以互相鞭策對方,互相提醒要在生活中應用佛法。例如,家裏出現蚊蟲的時候,我們會互相提醒:要慈悲,不能殺生!

能夠和先生在今世成為夫妻已經不容易,我們夫婦倆還能一起在美國法鼓山舊金山道場,同一天皈依成為佛教徒,這應該是要很深厚的因緣才能達成吧!

記得在皈依大典中,法師為我們掛上佛牌鏈時,場中播放著南無觀世音菩薩的聖號。大部分人都一起唱誦著。後來唱著唱著,我聽到一些哽咽的聲音,身邊的人可能是感動地哭了。我自己也有一瞬間鼻頭一酸,念佛號時,發現自己眼眶的淚珠子開始在打轉。

皈依之後,有了一個法名,新的名字比我原有的名字更好聽! 皈依後,感覺跟佛菩薩又更靠近一點,好像在急流的大海中,終於坐上了一艘安全的船。能不能到達彼岸雖然是未知數,但至少現在有更多親近善知識的機會。

感恩方丈果暉法師特地從台灣飛到美國主持這個儀式。也感恩法鼓山舊金山道場的所有師兄師姊,一路上鼓勵我繼續精進學佛。

文:Kammy Chan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 Read More »

活在當下——參加初級禪訓班有感

這次參加初級禪訓班的心得就是活在當下——身口意一致就能達到心不隨境轉,而且能達到像《心經》說的「心無罣礙,無有恐怖」,也能達到像《佛說阿彌陀經》裡說的「一心不亂」。

以下是我心隨境轉的親身經歷:我在行願館打算請五本書。知客義工正用計算機打入隨喜金額時,我看到每本書的金額都在兩百左右,算下來一共要上千元。我當時就想:「這也太貴了!我應該少拿幾本的。如果這麼貴的話,我就只能請一本我最喜歡的。」當時真是提心吊膽啊!等到總價格出來,突然上千元變成了五十多元——原來,計算機上的數字是台幣!我一下子心就放下來,因爲這就能請得起全部五本書了。

從知客義工敲計算機起,直到真正金額出來,我的心一直隨著眼前的境在轉,生起諸如後悔、畏怖不安,還有高興等各種心境,煩惱心就很自然地生起來。過程中有三種心生起來:一是過去心——後悔書拿多了;一是現在心——感到不安、恐怖;一是未來心——如果建議金額太高,我只能請一本的話,要選哪一本好呢?

《金剛經》上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如果當時看到的數字與心裡想的一致的話,那我心裡只會反映幾個數字,就不應該去聯想數字代表的過去、現在和未來。數字呢,只是數字而已,只想數字,不想其他數字代表的東西,那就沒有過去,沒有現在,也沒有未來,如此就能心不隨境轉,一心不亂,沒有恐怖,也沒有罣礙。

我這次是特別從德州的居住地飛來北加州參加初級禪訓班,因此特別羨慕各位有福能夠住在法鼓山的道場附近,也願大家能珍惜這福緣,多親近道場。祝福各位菩薩能夠精進修行,不放逸懈怠,不虛度光陰,活出這一生的目標和意義。也願諸位都能發「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菩提大願。阿彌陀佛。

文:林常平

活在當下——參加初級禪訓班有感 Read More »

把杯子清空──初級禪訓班的體悟

終於參加了期待已久的初級禪訓班。剛開始的心情有些忐忑,很怕自己坐不住或是學不會,也怕會堅持不住半途而廢。然而因爲平時就有看聖嚴法師的著作及聆聽聖嚴法師語音開示的習慣,支持著我來學習法鼓山的禪修方式。 

學佛修行者眾,修行方式亦多,難免會產生比較心態。課程一開始,授課師兄就提醒我們:「把杯子清空」,這句話讓我很受用,帶著開放的心態,我開始了兩天的禪修學習。課程期間,每個小組有學長學姊的貼心照顧,隨時指導我們的坐姿 、八式動禪的方法 、經行的訣竅以及經驗分享。 學長學姊的支持讓整個學習的過程順暢無阻, 收穫良多。

課程中,講到禪修的概念也是簡單易懂,可以隨時運用在生活中。覺察、專注,每件生活上的小事都是禪。在練習打坐的過程中,我的腿曾經酸麻難耐,但透過授課師兄的指引,我專注於呼吸,感受呼吸,雖然我覺察到腿部的酸麻,但是它並不干擾我的心念。身體的疼痛漸漸地不那麼清晰,並不是消失,只是慢慢地不那麽難以忍受。 

授課師兄引導我們如何在開車、吃飯等日常活動中練習禪修。雖然做不到完美,但是我目前在生活中,儘可能提醒自己,專注每個當下。從禪訓班學到的放鬆方法也很實用,睡前,我引導自己從頭部開始放鬆,進而全身放鬆,這對睡前的釋放壓力有很顯著的效果。

最後,授課師兄提醒我們,禪訓班是踏入修行的一個大門。禪訓班讓我們體驗了禪修的魅力,並且開啟了一扇佛法智慧的大門。感謝每位師兄師姊的指導和幫助。 我非常推薦身邊的朋友參加初級禪訓班,一起體驗禪修的美妙。 

文:鍾韻薇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把杯子清空──初級禪訓班的體悟 Read More »

做學員的學習同伴──擔任初級禪訓班輔導學長的收穫

雖然學習禪修已經有好幾年了,但一直不是很精進,常常一忙起來,就疏於打坐練習,因此一直都沒有想過要做禪訓班的輔導學長,因為總怕會「誤人子弟」。但有師兄姊開解說:「你們就把自己當做學員的學伴就好了。有問題,懂的就回答;不懂的就說不會,交給授課講師。」於是在師兄姊的鼓勵下,我終於厚著臉皮做了一次禪訓班輔導學長。事後想來,幸甚之至,收穫良多!

溫故而知新

原本以為初級禪訓班涵蓋的基本內容自己都會,但兩天的密集課程下來,發現了自己還是有一些知識盲點。另外,課程中學員們的提問和講師的回答,更是給了我不少新的啟發。印象最深的一個問題是:「當我一下子必須同時處理多個狀況時,要怎麼做到清楚地知道每一個狀況?」講師的回答是:「當你的禪修功夫已深,有定的工夫,覺照力也夠強時,就可以同時清楚覺照多個狀況,而不是分別給每個狀況各百分之幾十的覺照。就像太陽照到地球上,給每個人的都是百分百,不會偏私。」真是很妙的比喻,也解答了我一直以來的疑惑。

隨順因緣 把握因緣

有幸結識了我這組的新學員,尤其在聽了他們為何報名禪訓班的故事後,感慨因緣的奇妙。一位學員的妹妹今年參加了總本山的自覺營,在自覺營結識了一位來自灣區的師姊。經由這位師姊的介紹,知道了舊金山道場和禪訓班。另外一位學員是大學時到台灣當交換生,有機會去過總本山。畢業後剛好在灣區工作,發現這兒也有法鼓山道場。還有別組的一位師姊,竟然是來自德州的,參加完禪訓班,還要趕搭飛機回去。突然覺得自己住在灣區,真是很幸運,能夠有這麼好的道場和善知識們,更要好好把握難得的因緣,一起學佛修行。

不忘初心

看著學員們認真地學習、練習及提問,還有結束後積極地報名義工和禪一,我彷彿看到了自己當初的模樣。一邊替他們開心,一邊也心生慚愧,覺得自己在修行的路上,多少有些懈怠了。藉著這次做禪訓班學長的機會,激勵自己重拾初心,繼續在禪修的路上砥礪前行,永不退轉。

最後要感恩法師的關懷、組長的精心統籌、講師的精彩授課、學長學員的同修互助,以及香積義工的發心護持,共同圓滿這次收穫滿滿的初級禪訓班!

文:龔演中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做學員的學習同伴──擔任初級禪訓班輔導學長的收穫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