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影片 回顧初心

「那就是沒有編劇、沒有導演、沒有企畫、沒有剪輯……」常襄法師說。點頭如搗蒜的我,很歡喜地回覆善解的法師「對、對、對,就是這樣!」這是一年前因為想製作道場的介紹影片,卻不知道從何開始的情況下,請益監院法師的對話。不久之後,法師幫我們申請到台灣護法總會開辦的「多媒體實務研習」課程,我們就無遠弗屆地跟著台灣,在線上學習這項技能囉!

近十個月三十多堂的課程,在2023年十二月底結束,除了學習到影片製作的流程和技術之外,對「四感」的佛法體悟,也在過程中紮實地增長。記得聖嚴師父曾經開示過,我們需要先空去自己的杯,帶著空杯來學習,才能受益。我們六位學員均是抱持著這樣的學習態度,領受企畫撰寫、人物訪談、腳本分鏡、素材準備等實務和技巧上的指導,漸漸讓自己的水杯盈滿,這樣的收穫真是非常豐碩。

透過小組的定期會議討論,我們完成了四項階段性影片的練習。在小組溝通中,也有不少機會看見自己生起合意、不合意的種種感受,藉著機會反思:是否依據上課所學習的內容,而堅持原則呢?還是因為無明習氣,而固執己見呢?我想都有,而重要的是我們互相感謝有彼此善友同行、借鏡互勉。

最後,也感受到授課萬導菩薩、增毅菩薩及全體在台協助活動的義工菩薩們,體現柔和善巧,不疾不徐、按部就班地提醒我們上課和完成影片。也因為有實際操作的經驗,更讓我們能夠將心比心,感受到台灣各分會的學員菩薩們和我們一樣的願心。在製作影片的主題構思中,以護持三寶、推廣當地各項活動、道場溯源和介紹……等為方向,所思、所想,所經歷的心境大致是相似的。因此對於每份創意的作品,就更能以珍惜和欣賞的角度來惺惺相惜。這是一系列感化與感動無所不在的課程!

今年,我們完成了2023年歲末回顧影片,以此做為這個課程的成果展,並將有始有終的一年學習,及對護法總會的感恩之意,做個最美好的收藏~

文:蔡素梅

回顧影片 回顧初心 Read More »

實踐萬行菩薩道––法會義工初體驗

從二十歲時我對佛法就很感興趣,但一直都是以聽聞佛法為主,把佛法當作人生的哲學,讓自己開啟更多人生的智慧,並沒有想過太多積累福報的部分。參加了法鼓山的佛法課程後,除了需要完成法師設計的課堂作業外,還需要完成積累福業的作業,這讓我頗為頭痛,但也讓我開始認真思考做義工的要求和如何去完成。雖然這不是我擅長的,但我想只有通過親身體驗,我才會知道法師為什麼會對我們有這樣的要求。

找到了Fremont的舊金山道場,趕上了大悲心水陸法會,我申請到了最後半日去幫忙法會拍照的工作,還邀請我家喜歡攝影的同修菩薩一起去體驗。第一次參加水陸法會,到道場的時候,我們就發現有好多義工菩薩都各司其職,從前台接待,供花供燈的擺放,香積,影像播放,會場安排和信眾導引等等,每個人都非常專業,各司其職,一切看起來井井有條。我們也趕緊開始投入到安排的工作中。在拍攝過程中,我們得到了負責法會安排的菩薩們的指點,既抓拍到了重要的時刻,又沒影響到信眾的修法唱誦和法會的莊嚴氛圍。義工菩薩們之間的配合友善又自在,讓我格外覺得輕鬆。我們也幫義工菩薩們拍了些工作照,每個人身上自然流露的感覺非常特殊,和我在工作場合中看到的狀態很不一樣。我仔細想了想,覺得她們每個人都散發著自信和光彩,有一種特別的沈靜和輕鬆自在。這和我在工作場合中會見到的那種努力做出來,想要證明自己的那種用力感,是迥然不同的。

法會後,我再去聽聞了聖嚴法師關於當義工正確心態的開示,他提到,義工是志願的義務的工作,義工可以得到的是快樂、成就感、功德,還有人與人之間的和諧感。不論是當義工的人還是工作的性質都沒有高低貴賤之分,而是單純地去做沒有人做的工作,因此義工菩薩也叫萬行菩薩。看到這裡,加上我在法會的感受,我終於明白法師們出福業作業的目的了,是讓我們有機會去實踐萬行菩薩道,體會簡單做事和與他人和諧相處的快樂。而法會上所有義工菩薩散發出來的自信和光彩,就是大家行萬行菩薩道時,所累積出來、自然而然散發的福德了。

文:Caroline Wang

實踐萬行菩薩道––法會義工初體驗 Read More »

我的大禮服

參加知客貴賓小組培訓的課程 ,每個人需穿著招待貴賓的大禮服出席。一眼望去,每位師兄姊都變得非常莊嚴,很不一樣!穿上了這身衣服就代表著法鼓山,就被賦予了神聖的使命,我們的定位就是象徵寺院形象的萬行菩薩。


每位師兄姊都面帶微笑,用端莊的態度來發心學習接待和茶叙的禮儀,如何操手,如何端茶、奉茶、加茶及遞麥克風……等等,學著如何以肢體語來溝通,課程非常詳細。禮儀是一個人内在素養和外在形象的體現,包含了語言、行為、表情、談吐、舉止等,都需要透過訓練,學習和練習才能培養出一個新的行為習慣。這堂培訓課程的目標是要讓學員成為做事讓人感動,說話讓人歡喜的招待,因此所有與會者無不戰戰兢兢,全力以赴。


藉著當義工來學習, 把自己的專長加上所學奉獻團體,繼續傳承,這樣必定能夠讓更多的人認識到我們的團體,而把佛法傳揚出去。師父說:生命的意義在不斷地學習和奉獻,不但成就了他人也能成長自己,以歡喜心、恭敬心、感恩心、 謙卑心來服務,全力配合,護念包容他人。做義工讓我們有機會學觀音,做觀音,行菩薩道, 進而達到奉獻即修行的境界。


我在想:為了穿上這件大禮服 ,我要學習斷煩惱,屏除貪瞋癡;我需要控制自己的貪欲,碰到好吃的食物要克制(不貪),這樣衣服才不會愈來愈緊穿不下; 要像菩薩一樣,以平等心歡喜招待任何人(不瞋);更要運用智慧給予每位來賓優質合適的服務(不癡),使他們能夠感受賓至如歸,這樣才能名副其實,配得上這件大禮服。


這件大禮服,讓我知道反省、知道奉獻、知道修行、知道行菩薩道。因為付出,消融了自我,生命在歷練中有了成長。 歡喜當義工,做一個快樂的學佛人。我的人生更有價值了!


文:Vivian Hsu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我的大禮服 Read More »

ai generated, teddy bear, stuffed bear-8253972.jpg

好願在人間

最近公婆從國外來看我們,一天晚上同修說,我們今晚就來聊一篇佛經吧。他說了一段時間,公婆都沒有接話,於是我說:我們先來探討一個問題吧,大家有沒有想過「生從何處來,死往何處去」?什麼是生命的來龍去脈與本質? 其實這是自己一直在探求關於宇宙人生的問題,也是入佛門的敲門磚。
佛陀在經中教導我們「死隨念」,隨時念死會讓我們勇猛精進而不敢放逸。生時,「老病死」沒有人躲得過。自己一直很想去醫療機構做臨終關懷的義工,去面對並認識「死」,從而可以更清楚的明白「生」。此次有因緣,參加了「大事關懷助念培訓」,很感動也學到很多。助念關懷,是在慰祭往生者,也是在幫助其親人。無論往生者在世時是否有接觸過佛法,往生的時候如果可以藉助阿彌陀佛的慈悲願力,幫助他種下善根的種子,種子總有一天會因緣成熟發芽;往生者的親人在助念關懷的過程中,心靈上得到撫慰,將來也會有更多的機會接觸到佛法,受其熏習。
主持人播放法鼓山助念團三十週年視頻時,印象很深的一句話「助念關懷,風雨無阻,願護生死兩相安,共行菩薩道,念念傳祝福。」聖嚴法師在視頻中開示說:「助念是自利利他,自度度人最好的修行法門。請你們諸位真正要發菩提心、要發長遠心、要發與一切眾生結緣的心,你發這種心,有願必成。」
以前自己並不太明白發菩提心和迴向的意義。前段時間發現自己太執著於「萬緣放下」。有一次向法師請教,法師問我,「無住生心」生的是什麼心?當時只想著方法上覺知的心,竟沒有想到菩提心!現在慢慢明白,無住是要放下我們的煩惱心,執著心;心還是要有,但是放下後要提起,生起什麼樣的心呢?要生智慧心,菩提心。只有在事中去磨練,才能真正理解自利就是利他,因而打開心量,發菩提心。就像聖嚴法師開示的,我們要真正發菩提心、長遠心、與眾生結緣的心。以慈悲利他,奉獻自己,成就社會大眾;以智慧利己,在利他過程中不斷消融自我,成就無我的智慧,而漸漸趣向「無緣大慈,同體大悲」佛菩薩大菩提心的境界。我們要時時提醒,勿忘初心。
每次想到聖嚴法師的「虛空有盡,我願無窮」,都會心生感動、充滿力量。願大家都「許個好願,讓它實現;積極行願,造福人間。」

文:晨陽

好願在人間 Read More »

當義工是福報,要珍惜每一個當下!

疫情前,因為還住在Fremont,所以有許多機會進道場做義工。知客值班是第一份工作,我學習了如何接待進來道場的信眾,解決他們第一次的不知所措,以及幫助不會使用電腦的信眾輸入資料建檔。然後是總務工作,我帶領師兄姊們每星期四清潔道場;期待一個乾淨的道場能讓走進來的人感受到我們的用心維護。接著在大寮師姊的召喚下,我又擔任起廚助,幫著洗菜、切菜,準備午齋;期待來參加活動的每一位信眾飽足且安心。在一次次的義工服務時間裡,與師兄姊們一起為道場的事務忙碌,真的是忙得歡喜,做得開心,每次都能法喜充滿好幾天!

疫情後,搬到了南邊Sunnyvale女兒家,離道場更遠了,也由於需要全天幫忙照顧剛出生不久的孫子,所以雖然一直心繫道場,卻無法如願前往。幸好,雖然疫情肆虐,我們的佛法學習並沒中斷——法師們慈悲,將所有的學習一律改為線上課程,也開了佛學班,讓我們這些渴望進一步瞭解佛法的人能跟隨著他們的步伐繼續前行。謝謝法師們!可惜的是近三年來因為疫情,為了彼此的安全,大家都沒機會進去道場禮佛、做義工。如今,在病毒的環伺下,倖存的我們終於等到了官方解封疫情以及道場再一次的開放。感謝佛菩薩的保佑,讓我能夠再回道場見到想念的彼此,還能再有當義工的機會。

這次的跳蚤市場是每年Niles的大活動;為了敦親睦鄰,道場每年都會有義賣活動。從事前的準備規畫、人員的分配,到大批捐贈物資的整理,事務極為繁瑣。但是參與的師兄姊們從不喊累,也不叫苦,就靠著禪修精神,一點一滴一步步地完成了物資分類這最大的工程。活動當天開賣了,師兄姊們笑臉歡迎著所有來參觀的可能買家們,使盡渾身解數,介紹著產品,並一一滿足他們的需求。從和買家們的互動中,可以看出來雖然是進行商品買賣,但是大家不在賺錢上著手,想的只是要利益他人,所以只要是能夠滿足別人的都慷慨給與。我覺得我們做到了:讓來買的人都歡喜地買到了自己心儀的東西,而我們也開心地賣出了所有能賣的商品。一舉兩得,真好!

很榮幸地參與義工行列,也感恩有這個機會報答道場對我們的照顧。每個人付出或大或小的心力,一起成就圓滿這一個活動,裡頭有你、有我、有他的共識和共願!謝謝所有參與的師兄姊們,我們相約明年再來!

當義工是福報,要珍惜每一個當下!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