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方善緣──英文一日禪體驗

很感恩能夠與大兒子在五月到法鼓山舊金山道場參加英文一日禪的活動。踏進禪堂,映入眼簾的是一個充分展現「空」的禪修空間。台上一尊莊嚴而慈祥的佛像,讓走進禪堂的我們,瞬間就感覺法喜充滿。

活動開始,由兩位師兄姊講解並示範進出禪堂和這次活動的規則,再由一位師兄帶領我們做暖身瑜伽運動。坐下後,法師詳細地講解不同的坐禪姿式,以及最基本的數呼吸的方法。最後,法師鼓勵我們不必因為發現不能專心而失望。

坐禪聽起來很簡單,就是專注於自己的呼吸:每一輪的呼吸,呼氣時開始數,數到十後,再重數。但其實,要做到專注、完整無缺地數一圈,還真不簡單。在法師的指導下,我開始進入坐禪狀態。有無數次,我發現自己因為周圍環境或腦海裡的妄念紛飛,注意力被分散了,只好重數。如此重複不斷地練習,感謝自己還是能夠在專注時,清楚地察覺一陣清新的氣息,透過自己的鼻孔進入體內,然後再排出體外。同時,一直不太好的聽覺,在專注時彷彿可清楚地聽到周圍的各種聲音。有好幾次正因為陶醉於這些聲音,竟然忘了究竟數到哪兒了。 

讓我感覺煥然一新的體驗,是在用午餐時,法師教導我們用心去觀察吃飯時的每一個小舉動,其中包括用手端碗、坐端正、把飯菜夾起放進口裡,再將嘴裡大塊的食物經過細嚼、品嚐味道、然後吞入等等……,活了近一甲子的自己,這才發現,我還是第一次學習如何用心去吃飯。

午餐後,因為室外下雨,所以我們就在室內經行,學走路禪。法師提醒我們走路時留意觀察自己的每一個動作:抬腳、向前、放下⋯⋯看著自己腳步的一抬一放,觀察著呼吸。忽然領悟:在人生道路上,我們不也是如此,無間斷地把生活中,人、事、物提起後,再放下,才能夠繼續向前跨進嗎?

這一天的過程中,感覺最難熬的就是躺著學修禪。當我們把身體平躺在地板上,不久,我已開始感覺昏昏欲睡。很快地就聽到他人的呼吸聲,我一邊在克制自己想大笑的衝動時,也察覺到自己不僅忘了專注,而且還差點失態。

一天的禪修就在享用了義工們用心準備的點心後,圓滿結束。回家前,看見在室内中庭的牆上掛著聖嚴法師的墨寶,寫著:「十方善緣」,感覺兒子與我是何其幸福,能夠有機緣參與此次禪修,當天我倆帶著滿懷的感恩與正能量,法喜充滿地回家。

文:KLee. Phoon

圖: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十方善緣──英文一日禪體驗 Read More »

「舒活一日襌」初體驗

參加過半日禪,一直在猶豫要不要繼續跟進一日禪,卻又擔心自己的昏沉、散漫,無法持續一整天的襌修。經由師姊推薦,我決定試試這次的「舒活一日禪」。

活動一開始先以「八式動禪」讓大家暖身,接著法師帶領我們打坐。法師教導大家「身在哪裡,心在哪裡」,不想過去,不想未來,只注重當下,全心放鬆自己,由上而下,從頭、肩膀慢慢地掃描全身,學習不用力,完全放鬆,體驗自己呼吸的感覺。包括之後午齋時的細細咀嚼,每口飯在嘴裡的感受,都可以用心體驗。在忙碌的生活中,學習放鬆自己,藉由放鬆,來體驗接下來的活動。

下午第一個活動是頌缽體驗,大家躺在方墊上,閉上眼睛聽著師姊的頌缽演奏,各個不同的聲音震動,由遠而近、而四面八方、有震撼、有清脆。在放鬆下細細聆聽,格外洗滌心靈。接下來的托水缽,捧著裝滿水的碗,學習行走中注意呼吸,不疾不徐,跟別人交換水碗互動中學習穩定身心。在經行中,注意與前面的距離,及注意力集中於腳底,專注當下。在這些不同的活動中,學習到行住坐臥都是禪。經由上午的打坐放鬆自己,可以清楚、注意自己的五根,下午的活動讓我的五根對外在環境有比平常更敏銳的感受。

最後的茶襌先是禁語讓大家品嚐茶的溫度、味道、香氣,並聆聽師兄為大家吹奏尺八,透過悠揚懷古的音律,感受茶道的藝術。三泡後大家開始聊聊一整天的感想。師兄師姊都非常開心有機會參加了這個多元化的禪修活動,不但學習放鬆,更有新的體驗,度過了充實愉快又享受的一天。

大堂分享時,有些年輕的信眾表示是因為師兄姊的介紹而來參加這個活動,大家非常感謝此次的因緣,學習到放下焦慮,注重當下。法師也教導大家禪修就是學習由認識自我,改變自我,進而消融自我。

希望這種多元化的襌修活動,能夠接引更多年輕的信眾來道埸,把中華禪法鼓宗傳遞出去。更要感謝成就此次活動的所有義工,你們的辛苦付出及細心安排,圓滿了整個活動。

文:陶寬潔

「舒活一日襌」初體驗 Read More »

感恩佛法僧讓我與義工菩薩們同行

我非常有幸在道場辦的舒活一日禪的活動中擔任茶主人和學長為大家服務。 雖然以前每場活動都能體會到義工菩薩和法師們幕後的用心和護持以及投入的時間和精力,但是這次活動讓我格外感動。

我體悟到自己對道場以及所有義工們深深的感恩之情;很難想像每一場活動的背後,有多少位師兄姊在為我們服務,花了多少時間準備置辦。

這次的一日禪,活動非常多樣,環節非常多;換句話說,協調難度非常高。據我了解,在活動前,負責人師姊帶著多位義工花了好幾天進行行前講座、沙盤推演以及場地佈置,活動結束之後還有復盤會議。 而活動期間,除了負責策畫協調的義工,還有在齋堂的義工、職司接待的知客、維護清潔的義工、邀請供稿的師兄姊、指導的法師,以及其他各部門的義工菩薩們,這麼多人在幕前幕後用心投入。在此呼籲更多的朋友們有機緣也多多來護持道場。


如同我之前推薦這個活動給朋友時所說的,這次活動就像一盤sampler;禪修的各種形式這裡都有,濃縮在這短短一天的活動中,還包括頌缽和樂器吹奏等表演。即使受天氣影響,負責活動的師兄姊仍有應變方案,可見內容之豐富。

感恩義工菩薩們的付出。也感恩能有機會服務大家喝茶,以此接引更多人來到道場。

感恩佛法僧、感恩道場、感恩聖嚴師父、感恩所有法師們、感恩師兄師姊們、感恩這段機緣!最後以四弘誓願供養大家:眾生無邊誓願度,煩惱無盡誓願斷,法門無量誓願學,佛道無上誓願成!

文 : 小熊師姊

感恩佛法僧讓我與義工菩薩們同行 Read More »

一日禪,修心的感受

很感謝道場師姊的邀請,讓我有機會參加一日舒活禪 。在短短的一天中,有許多美好的時刻,我很享受與大家放鬆、靜語的時光。 記憶猶新的一段,是在走水缽的時候。

這是我第一次嘗試水缽,水比想像中的要滿,我告訴自己,水一定不能灑出來, 於是小心翼翼的行走。但外面的風很大,我越是小心,水在缽裡的波動越大。 於是我站住腳,把目光收回到自己的缽中,心裡默想,不要關心前面的人走多遠,走多快,只要關注自己。 這時,一位師姊輕輕在我耳邊說,保持呼吸。

我深吸了一口氣,慢慢吐出來。 試著放鬆手臂、大腦,甚至讓風隨意吹亂頭髮,只專心看著自己的缽中水。接下來,奇蹟出現了,水出奇的穩,而我走得卻比之前快了一些。

一瞬間,我聯想到了自己。 在面對工作的種種挑戰時,是否就像原先手中的水缽,越想抓住,越失去控制。 但若能放鬆心情,專注自己的步調,結果也許就不一樣了。

適己而活,智者之擇。

適情而居,達者之趣。

文 :  歐雪

一日禪,修心的感受 Read More »

開啟你的減壓模式──「初級禪訓班」學習心得

現今的社會存在著很多無形的壓力。當我和不同的朋友聊起,發現大家都覺得壓力很大。原因有的是小孩或另一半、有的是政治或經濟,还有則是工作或財務。但是不管壓力從哪裡來,長期下來都會影響睡眠或是身心健康。

從疫情開始,我發現有許多有關冥想的媒體影片和 Apps相繼出現,這表示很多人開始嘗試用打坐來舒壓力,我也不例外。很多文章都提到,抵抗壓力最好的方法就是「靜」,而打坐的目的就是要訓練「讓腦袋靜下來」。道理人人懂,但是,如果你試過打坐,你就會知道,腦袋不太聽話。後來因為有兩位朋友都在法鼓山上佛學課和當義工,聚會的時候她們常會跟我聊起法鼓山。今年年初有幸和朋友一起去道場出坡 (打掃環境),開啟了我上「初級禪訓班」的機緣。

還沒有上三月的中文「初級禪訓班」之前,我先去上了二月份的英文班,單純想看看中英文的禪訓有什麼不同。我後來發現,因為課程是針對不同族群的人而設計,所以中文班的上課時數比英文班來得多,而且對每個項目的解釋更為精細,也有較多的課堂練習和回家作業。

透過這四週課程的學習,我有了三個發現:

發現一:在課堂上大家第一次一起練習打坐的時候,我發現我的聽覺變得非常敏銳。因為安靜,所以會突然聽見私人小飛機從道場上空飛過、機車從大門騎過、有人走過觀音殿、外頭有小麻雀在吱吱咋咋⋯⋯,這些都是以往的我沒注意到的聲音,我甚至可以聽見自己的心跳聲。不過這也代表我的腦袋沒有專注在自己的呼吸上,沒有專注在當下。要讓腦袋靜下來,的確不是件容易的事,这次的打坐我聽到很多以前沒注意到的聲音,但也譲我看見了自己已經離開了方法,沒有專注在當下。 

發現二:學習並找到一個適合自己的打坐姿勢很重要。因為正確舒服的打坐姿勢,可以讓你更快進入狀況,專心用方法,並減少因姿勢不良而產生的不適。課堂上,授課師姊詳細地示範各種不同的打坐姿勢,各組的義工師兄師姊也會提供額外的蒲團或毛巾,協助膝蓋無法平放的菩薩。上課時,除了打坐的姿勢外,還有教打坐前的「八式動禪」和打坐後的身體按摩。因為我平常坐著的時間很長,而且常常一坐就會忘記要起來走動一下。現在學會「八式動禪」之後,在平日工作時,即便沒有要打坐,也可以提醒自己做做「八式動禪」中的某幾式,讓身體有機會動一動,增加血液循環。

發現三:每週的回家作業就是記錄每天打坐的心得。因為中文班不是週末的密集班,而是每週一次,分四週上完,所以我們回家練習打坐三週,每週紀錄心得。這樣做的好處是可以循序漸進,只求每天都有打坐,而不在於坐多久,慢慢養成每天打坐的習慣。

在每週的打坐心得記錄上也能看見自己的變化,有沒有放鬆、昏沉、妄想和使用方法。我發現自己的打坐品質不是很穩定,工作太忙的時候會因為打坐時身心太累,而昏沉或無法專注,做臥禪的話會很快睡著,不過睡眠品質有變好。

在最後一堂課的Q&A時間,有位菩薩問到:要如何能夠斷雜念 (或不良習慣)?常興法師的回覆是:先學會「覺察」, 然後就是「決心/定力」。當我們在打坐時「發現」妄想 (雜念),就是「覺察」的第一步,然後每次覺察到我們沒有在當下時,就把自己帶回當下,這樣才有做到「身在哪裡,心在哪裡」,而這一步需要不斷地練習「覺察」。下一步就是「決心/定力」。我們必須不斷地練習打坐,練習讓腦袋靜下來,覺察自己有雜念時,把自己再帶回當下,而這一個過程,需要時間、決心和定力。

我在南灣住了超過二十年,直到今年才有緣份接觸法鼓山舊金山道場。今年初開始參加週四出坡、新春活動、中文初級禪訓班、舒活一日禪,接下來還有禪一,都讓我慢慢感受到法鼓山的魅力。

舊金山道場的觀音殿很美,在這裡上課學習是一件很舒服、享受的事。非常感謝帶領我們上中文「初級禪訓班」的常興法師、授課師姊,以及義工師兄姊們認真的指導和協助,讓我的禪修又前進一步。

最後,我想用課程尾聲學到聖嚴師父所提倡的「四它」,來為我的課程學習做個完美的收場:「面對它,接受它,處理它,放下它」。

文:Sabrina Huang

開啟你的減壓模式──「初級禪訓班」學習心得 Read More »

在奉獻中成長 — 禪修志工訓練活動報告

2024年伊始,道場開年迎來了第一場為期兩天的禪修活動——禪修義工培訓。 近三十位信眾來到舊金山道場,學習擔任禪修義工需要了解的工作內容及心態。

這次培訓涵蓋範圍深且廣,包括擔任禪修義工的心態及觀念、內外護工作規約及內容、擔任禪訓班輔導學長的觀念與心思、八式動禪的詳細講解及心法要領、立姿及坐姿瑜珈運動講解練習、法器訊號講解及練習,並在實際操作中練習禪修活動場佈、打板搖鈴與出坡工作帶領的任務。 活動內容十分豐富,在法師與講師輕鬆幽默的講解與帶領中,大家踴躍提問,現場陣陣歡聲,心得分享時大家都表示很開心有機會參加此次培訓,收穫良多,不虛此行。

訓練中大家也有機會詳細了解八式動禪的姿勢細節、口令帶領、常見錯誤、及動禪心法。 常興法師為大家開示了八式動禪心法「身在哪裡,心在哪裡,清楚放鬆,全身放鬆」之經典依據「四念處」。 《大念住經》中的「身、受、心、法」與「行、住、坐、臥、眠、寤、語、默皆正知之」,幫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了動禪中禪修之要點。

兩天的訓練在大家的歡聲笑語中結束,2024年道場的禪修活動將豐富而充實,期待更多的義工菩薩加入護持的隊伍。 在奉獻中成長,成就他人的同時,實現自我成長,在修行的路上共同前進。

文: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在奉獻中成長 — 禪修志工訓練活動報告 Read More »

2023年末半日禪的心得與修行收穫

真的非常感恩能夠參與這次半日禪活動。感謝師姊們的鼓勵支持,讓我有這個機會,以一場輕安自在的半日禪總結本年度。

在半日禪前一天因為一些事情需處理,不小心又熬夜了。 起床時內心有一點唏噓,覺得這麼好的機會,因為熬夜,精神狀態不佳 ,自然會影響打坐效果,看來機會是要被浪費了。

但再想想,即使以不完美的狀態參加,也肯定比不參加能讓自己有收穫! 轉念之後,抱著滿滿的期待,我就趕來了道場。活動一開始,法師耐心的說明這次活動的規矩, 從怎麼理解引磬、打板,到行走的動線、到身心的體悟感受、摺疊毛巾的方法、到該怎麼放鬆、按摩等等,簡直是大複習! 另外,我們也被分配了午齋後出坡的任務。 法師和師兄師姊們再三強調不要急著做完,而是要在做事情的過程中,練習「身在哪裡,心在哪裡」,在勞動中修行。

修行在每一個當下。中午用齋前,法師教導我們如何實踐「吃飯禪」。然而吃飯的時候我一直靜不下來,因為我是一個吃飯很慢的人,知道自己之後有出坡任務,這讓我很著急。 於是我囫圇吞棗地吞下了又燙又辣的食物,結果,嘴巴被燙傷了。 所以下次,即便有出坡任務在身,我還是要控制自己太急的心態,畢竟,法師和師兄師姊姐們本意也不是催著我們去出坡,而是讓我們在出坡中練習用方法,出坡是修行,吃飯也是修行,兩者是平等的。

出坡結束後,我們去公園體驗走路禪。置身於大自然的懷抱中,儘管有些微寒,也讓我感到幸福。 感激這次意外的安排,為我們提供了在自然中修行的機會。 

從戶外回來,下午剩下的兩支香,我自然是稍不留意就會進入幾秒鐘的昏沈,然後再強行讓自己回到狀態。 因為前一天沒有睡好,真的是一直在對抗昏沉。兩支香結束後,法師調侃說大家都睡得很好。 不過,我感覺大家都挺直身板兒用功了,我可能是睡得最香甜的一個,真是慚愧呀!

最後非常感恩有這個機會和大家一起修行,也很感謝師兄師姊們的幫助與支持激勵。 人生本就是一場修行,希望我們都一起修得越來越好,共同收穫和成長,世世常行菩薩道!

文:小熊師姊

2023年末半日禪的心得與修行收穫 Read More »

身心安定,迎接2024 – 半日禪活動報導

十二月的北加州秋葉繽紛絢爛,節日氣氛濃厚。近三十位信眾來到舊金山道場參加十二月七日舉辦的2023年最後一場禪修活動,用半日的時間與自己獨處,安定自己的身心。

半日禪的內容包括八式動禪、打坐、吃飯禪、出坡禪、經行和瑜珈運動。活動一開始,常興法師先介紹禪堂規矩:第一是禁語,第二是不看手機等3C產品,第三是不閱讀書籍雜誌。法師說這些規矩不是要限制個人行動,而是要幫助大家放鬆身體,收攝心念,練習方法,精進修行。法師也一步步指導正統的禪坐方法:七支坐法,鼓勵大家找一個能讓自己穩定、舒適和持久的坐姿為最佳方法。

在用午齋前,法師介紹「吃飯禪」;用餐時要挺直上身,端正坐姿,以碗就口。飯菜入口後,要清楚咀嚼後才吞下。法師說吃飯禪可以幫助氣脈與消化道通暢,還可以增加專注修行的力量。法師又特別提到「惜福」及「慈悲利他」,鼓勵大家用餐完後,倒些開水或湯汁在碗裡,並挾一片菜葉,將碗內的油份和菜渣抹除,喝下菜渣水。這樣既不浪費,又方便義工們清洗碗筷。

五小時的活動安排動靜結合,信眾通過各種練習體會了如何用禪修讓自己的身心安定。最後,常興法師鼓勵大家要有恆心和毅力,每天定時打坐,讓禪修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護持自己身心的安定,以正向的心情迎接2024。

文: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身心安定,迎接2024 – 半日禪活動報導 Read More »

共修的力量

記得剛和道場結緣時,雖然每次都很開心參加週四的禪坐共修,但由於要開比較久的車才能到道場,便想著是否可以不要跑那麼遠的路,自己在家精進也應該可以修得不錯吧!然而因緣總是不可思議,當天晚上便讀到一則故事,一位比丘在佛陀再三勸阻下,仍堅持離開僧團去森林中自修,一段時間之後,覺得自己一人清淨地修行並不得力,便又重返僧團。從那以後,我即堅持每週四都來道場參加禪坐共修。漸漸地,自己從中受益良多,變成只要道場有共修的機會便不願錯過。

每次來道場共修,都是檢驗自己那幾日身心狀態的機會。靜靜地看著自己的心,無論是勞累、散亂、安定,或是起了情緒,都是那一刻當下的狀態。法師的開示,讓我漸漸明白佛法的教理,以及在生活中如何靈活運用。就這樣不斷地熏習,日積月累,慢慢覺得這顆在紅塵中忙碌的心,多了幾分輕鬆自在。那是一種從未有過的自在,是意解心開,就像陽光普照萬物般地自然。慢慢明白,我們每一刻見到的人、事、物,其實都是一面鏡子,照著自己的起心動念,也反映出自己的煩惱和習氣。

其實一直想寫一篇文章分享共修的益處,直到昨天師姊邀稿,請我分享第一次當禪坐共修助理監香的感想。在做助理監香準備工作的時候,很歡喜,因為第一次認真地整理了禪修的要點,並明白了一些以前沒有注意到的盲區。跟著別人的引導來禪修,和帶領大眾禪修,是兩個不同的層次。徹底地明白每一個步驟和每一句口令後,便能更深刻地理解其中的含義。自己先理解了其中的含義,才能身心安定,從而引導禪眾們了解正確的方法並助其得到安定的力量。

這段時間的修行,如果自問心中留下了什麼?那就是滿滿的感恩。感恩遇到了正信的道場,無私奉獻的義工菩薩們,和隨時都在那裡為大眾提供幫助、答疑解惑的法師們。聖嚴師父在開示中說過,共修的力量是集合了共修者共同的心力所成,大家同心協力、方向一致,便會產生共鳴、相互支援。真心希望更多的人來參加共修,認識自己,護持他人,共同前行。

文:晨陽
圖 : 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共修的力量 Read More »

於一切境無依無住——週四禪坐共修常興法師開示心得分享

自從2022年十月法鼓山舊金山道場開放週四的實體禪坐共修以來,常興法師幾乎在每次禪修結束以後,除了對共修學員關懷噓寒問暖,詢問當日禪坐的狀況以外,還會利用短短的十五分鐘開示。近期開示的內容是闡述宋朝禪師大慧宗杲(1089年—1163年)的書信。這些文言文的書信內容對一般讀者而言是一大挑戰;但是對於其中一些簡單的文字,如果自己閱讀,又容易不假思索自以為明白。然而,針對一封短短數行的信件,有時候法師會連續講解兩三個星期。學員除了偶爾對大慧宗杲有趣的譬喻, 例如「只抱得不哭孩兒」(指的是「向寧靜處躲根」這種逃避問題的做法),感到印象深刻之外,還常驚訝於某些字詞竟有如此大的學問,以及藏著對佛法如此深刻的體驗,甚至是對悟境的描述與了解。常興法師的開示使得平時不太會閱讀高僧著作的大家,有機會接觸並了解這位禪師的思想與教誨。

今天的開示是針對大慧宗杲寫給真如道人信中短短的一句話:「於一切境無依無住。無有分別。明見法界。廣大安立。」法師首先用一個例子解釋「依」:假如有一個人一直認為工作職位升等是很好的事, 那麼就是有「依」——有好壞上下的分別心。倘若那個人沒能得到希冀已久的職位,遂久久難以釋懷,始終忿忿不平,那就是「住」。只有做到心中不分別好壞、不執著於環境是否稱心如意,才能夠不墮入顛倒之境。

聽起來很容易,但是做起來很難。例如我前一陣子其實頗受干擾。鄰居家剛完成前後院整修,每晚都會打開後院小矮牆的新燈,在十二點左右才關燈。因為角度的問題,燈光會照到我的臥房,並在牆上投射出窗戶樣子的一大片光。就算窗簾關著,還是有一條像劍一般的光影投射在牆上。其實牆上那片光沒那麼亮,並不會像探照燈一般刺眼,但是對我卻產生了很大的罣礙。我總覺得晚上臥房要烏漆抹黑的才適合睡覺。看著牆壁上的光我就有一肚子的火——為何要侵犯到我的睡眠環境? 這就是「有依」。但是睡覺時有個安靜幽暗的環境對大多數的人而言是自然的需求。我如何跳脫出認為「關黑黑睡覺」才是對的這種窠臼?我該如何解決這個問題?該去解決問題,還是逆來順受?大慧宗杲如果遇到這種事,會作何反應?週四繼續參加禪坐共修然後繼續聽法師的開示,說不定會聽到答案。

文:羅演慧
圖 : 法鼓山舊金山道場

於一切境無依無住——週四禪坐共修常興法師開示心得分享 Read More »

Scroll to Top